Workflow
“苦”药材变“甜”产业
金融时报·2025-08-26 10:34

行业政策与金融支持 - 同心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种业贷款总额25.6亿元 贷款余额18.5亿元 其中中药材贷款2279万元 支持103家中药材市场主体[1] - 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中药材专属信贷产品 在利率、期限、抵押物方面提供优惠 解决融资渠道单一问题[3] - 当地农商银行通过"小微通"信贷产品为泉蚨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90万元流动资金循环贷款 解决100万元资金需求[3] 中药材种植规模与产值 - 同心县中药材留床面积达3.9万亩 其中银柴胡为全国唯一主产区 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2] - 2025年预旺镇规划中药材留床面积2.5万亩 总产值突破3600万元[2] - 2024年预计采挖中药材7600亩 亩均产值5400元 总产值4104万元[4] 产业链发展与企业合作 - 北京同仁堂与同心县签约年采购10吨银柴胡协议 计划建设1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种质资源基地[2] - 争取闽宁协作资金606万元建成1600亩规范化种植基地 引进河北企业建设初加工生产线实现就地分拣切片[2] - 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模式 合作社带动178户参与种植 319户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3] 就业与增收效益 - 马自林家庭农场种植600亩黄芩 解决40户农户就业问题[1] - 预旺镇中药材产业带动350多名群众家门口就业[2] - 合作社示范带动198户种植 户均年增收6000元 380多名群众在14家合作社务工 户均年增收3200元[4] 地理优势与种植特色 - 同心县年均日照3024小时 昼夜温差15℃以上 砂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 病虫害少无污染[2] - 银柴胡生长期与7-9月集中降雨期高度吻合 形成优质药材生长环境[2] - 黄芩、板蓝根等药材种植形成特色产业 推动旱塬地资源转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