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建设时间表 - 明确全国碳市场到2027年扩围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到2030年基本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市场体系 [1][3]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到2027年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到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市场 [1][3] 市场扩容与行业覆盖 - 2025年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 预计重点排放单位达3700家 覆盖排放量约80亿吨 [1] - 行业扩容计划分步骤扩大实施范围 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加速纳入 未来将逐步覆盖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行业 [6] 碳价走势预测 - 碳价于2024年4月首次突破100元/吨 近期为70-80元/吨 [4] - 短期碳价预计稳中有升 2025年价格区间60-90元/吨 [8] - 中期到2030年碳价可能达到150-200元/吨 长期为驱动深度脱碳需攀升至每吨数百元 [9][10] 市场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总量6.69亿吨 [4] - 2025年上半年累计成交3862.49万吨 较去年同期增长75.49% 参与交易数量同比增加77.89% [4] - 2024年累计成交量1.89亿吨 累计成交额181.14亿元 创年度新高 [5] 配额分配机制改革 - 到2030年基本建成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机制 逐步引入拍卖分配强化碳价约束力 [6] - 配额发放需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企业排放超标后成本将显著增加 [11] 金融机构参与与碳金融创新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CCER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7] - 建立完善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规范开展碳排放权相关金融活动 [7] - 引入金融机构和其他非履约主体提升市场流动性 带来碳期货、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 [7] 企业应对策略 - 高耗能企业需提前了解规则 新投资高排放项目需考虑长期碳价格影响 [12] - 企业通过减排措施可获益 碳资产价值提升带来机遇 [11] - 企业应构建数据质量管理与碳资产管理体系 推进低成本减排与内部碳价 [11] 自愿减排市场发展 - 当前仅允许5%的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 未来配额抵销比例有望放宽 [11] - CCER方法学体系涵盖范围有待扩大 许多减排实践无法纳入认证范畴 [11]
全国碳市场建设提速:2027年工业全覆盖,2030年定型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6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