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市场建设迎来政策利好 金融创新与价格机制双轮联动
中国经营报·2025-08-26 15:15

政策推动碳市场发展 - 8月25日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明确支持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和完善碳定价机制 标志着碳资产金融化进程加速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完成三个履约周期的配额交易与清缴工作 市场流动性持续提升 [1] 碳质押融资实践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末 广东省通过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开展碳排放权抵押融资业务34笔 抵押碳排放权849.97万吨 融资金额达1.14亿元 主要集中在造纸和发电行业 [2] - 九江银行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林业碳汇收益权为质押 向武宁县林业投资有限公司发放300万元绿色贷款 [3] - 北京银行南京分行落地海洋碳汇质押贷款 以企业拥有的海洋碳汇远期收益权作为补充增信质押手段 参考CCER交易近一月平均价格评估五年计入期经济价值 [3] 碳定价机制完善 - 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显示 8月25日收盘价70.34元/吨 较前一日上涨0.06% [6] - 2025年1月1日至8月25日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59665129吨 成交额4404659467.75元 [6] - 政策要求规范重大政策信息发布和完善市场交易风险预防预警程序 开展价格跟踪评估 推动形成合理交易价格 [4] 碳价对产业转型影响 - 碳价格作为资本配置核心要素 在优化企业绿色投资决策和改善信用风险状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 需要推动碳价有序升高至新合理水平 以引导高排放企业转型并调动金融资源支持绿色转型 [5] - 有序提升碳价格将推动高排放企业对光伏 风电 储能等绿色低碳技术的巨大需求 [7] 新能源产业支撑能力 - 2024年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中达255家 营收占比53% 明显超过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企业 具备为高排放产业转型提供绿色低碳技术的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