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0.73%至299.48亿元,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2.41亿元,转型阵痛持续显现 [3][5][8] - 公司启动"胖改"门店改造计划,效仿胖东来模式,但短期财务压力加剧,资产负债率逼近89%,现金储备紧张 [5][7][11] - 供应链改革和线上业务转型尚未成功,服务业收入因取消中间费大幅下降40%,线上业务仍处亏损状态 [12][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归母净利润亏损2.4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75亿元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08亿元,同比下降58.9%,总资产339.6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0.5% [4] - 四年半累计亏损超95亿元,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连续为负:-39.44亿元、-27.6亿元、-13.3亿元、-14.6亿元 [7] 门店改造进展 - 截至8月21日完成162家门店调改,占开业门店总数552家的29.3%,目标9月底完成200家调改 [11] - 单店调改投入500-800万元,部分小型门店投入300万元,总募资计划39.92亿元,其中32.13亿元用于门店升级 [10][11] - 调改门店收入同比增长但未能弥补关店导致的收入下降,公司未在财报中披露具体调改成果 [8][11] 股东与资本变动 - 名创优品以63亿元收购公司29.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叶国富代行CEO职责并主导改革 [8] - 第一大股东广东骏才国际质押18.68亿股,占其持股70%,公司总股本的20.58%处于质押状态 [11] - 公司总市值485.51亿元,名创优品持股账面浮盈超68亿元 [15] 业务结构调整 - 零售业营收285.09亿元,同比下降19.38%,服务业营收14.40亿元,同比下降40.40% [12][14] - 线上业务营收54.9亿元,占比18.33%,同比减亏3475万元但仍未盈利 [12] - 供应链改革取消中间费,供应商数量精简50%,导致高毛利(90.74%)的服务业收入大幅下滑 [12][14] 战略转型挑战 - 公司称具备持续经营能力且无ST风险,但市场对调改店业绩可持续性存疑,初期客流增长后可能回落 [4][12] - 分析师认为大型商超模式与新生代消费需求不匹配,胖东来模式在上市公司中复制难度较高 [9][12]
“胖改先锋”永辉超市,黎明之前弹尽粮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