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成为锂电企业战略补给站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IPO集资总额同比激增近三倍 创2021年以来最佳开局[2] - 截至2025年6月底港交所IPO申请数量达240家 较2024年增长近两倍[2] - 宁德时代以每股263港元定价募资超350亿港元 创上半年全球最大IPO纪录 亿纬锂能 欣旺达 星源材质 天赐材料相继启动港股IPO[2] 行业产能过剩与资金压力 - 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预计1000-1200GWh 全行业规划总产能4800GWh 达实际需求四倍[3] - 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保持89.86% 但二线企业普遍低于50% 瑞浦兰钧 中创新航等企业毛利率降至10%以下[3] - 2025年上半年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7.04万元/吨 较2024年同期10.37万元/吨下跌32.11%[3] - 2025年一季度储能电芯价格区间0.3-0.4元/Wh 部分中标价格低至0.26元/Wh[3] - 2024年动力电池企业平均收款周期103天 付款周期255天 账期差152天 多家公司面临近200天账期差[3] - 2025年上半年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超70%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持续恶化[4] 行业结构调整与跨界退出 - 2025年上半年共22家上市公司发布锂电项目调整公告 六氟磷酸锂 磷酸铁锂行业项目调整较多[5] - 宝明科技 华软科技 黑芝麻等跨界企业宣布暂停或终止新项目建设[5] - 海外项目受地缘政治与成本压力冲击推进缓慢[5] 全球化战略驱动因素 - 欧美新能源转型创造需求缺口 但欧盟电池法规要求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 对海外本土化产能提出硬性要求[6] - 欧洲Northvolt陷破产危机 美国Fluence持续亏损裁员 为中国企业留下市场空窗期[6] - 欧盟数千亿欧元碳中和资金需本地化项目申请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本土新能源产品提供高额补贴[6] - 海外建厂可紧贴镍钴锂等关键资源地 降低运输成本与供应链风险 如宁德时代匈牙利基地近奔驰宝马工厂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 国轩高科阿根廷布局锂资源加工[7] - 赴港上市可引入国际投资机构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与全球品牌信誉 为跨国并购与技术合作奠定基础[7] 资本市场环境变化 - 2024年A股430家企业终止IPO 较2023年245家大幅增加 包括多家锂电企业[8] - 香港2024年10月优化新股审批流程 为A股上市公司建快速通道 2025年5月推"科企专线"为新能源等领域提供灵活上市条件[8][9] 估值逻辑差异与融资效率 - 港股机构投资者更看重全球化能力与技术壁垒 愿为海外布局支付溢价 多家龙头企业H股相对A股出现溢价[10] - A股估值更侧重产能规模与短期业绩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面临挑战[10] - 港股对战略性亏损容忍度更高 尤其对海外产能与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投资[10] - 港股资金自由流动属性提升流动性溢价 发行H股可直接募集外汇资金无缝对接海外项目 如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需数十亿欧元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基地需当地货币支持[11]
锂电行业洗牌加速:跨界者退场,巨头赴港融资|钛度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