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百川冲刺IPO:核心技术突破百亿赛道,优质客户矩阵锚定增长新纪元
北京商报·2025-08-26 19:1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关键供应商,是国内最早布局该赛道的企业之一,已建立先发优势和客户信任 [1][2] - 公司已成功进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主流电池企业供应链,产品用于蔚来、小鹏、理想、吉利、广汽、奔驰、大众等车企的多款热门车型 [7] - 公司获得宁德时代等重要客户颁发的“优秀供应商”称号,体现了市场对其产品品质与服务能力的高度认可 [7] 财务业绩与预测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100,813.32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40,781.1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17% [2] - 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32,941.62万元,同比增长69.55%,增速进一步加快 [2] -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1,112.28万元、8,925.78万元和8,804.38万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391.3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7.85% [2] - 公司预测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676.42万元,同比增长20.86%,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470.26万元,同比增长9.72% [3] 行业前景与政策驱动 - 根据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20%左右,混合动力汽车占传统车销量的50%以上,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据半壁江山 [4] - 电池的理想工作温度区间为20°C–35°C,电池热管理系统是保障电池安全、提升续航能力的关键组件 [4]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液冷板市场规模约47亿元,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45亿元,国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6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5% [4] 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公司2022至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分别为3,406.96万元、4,394.05万元和5,411.17万元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取得203项专利,其中包括20项发明专利和183项实用新型专利 [5] - 公司将仿真技术与实际热分布温度偏差缩小到≤3℃,突破行业内流阻偏差水平普遍控制在15%的技术壁垒并稳定在5%以内 [5] - 公司在产品缺陷检测方面对形变量和鼓包问题的探测识别率达到100%,并通过结构创新实现了电池PACK的轻量化和整体结构强度的提升 [5] - 公司紧跟电池技术从CTM向CTP、CTC的结构演进,在新材料应用、冲压挤压工艺、焊接技术等方面积累深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