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ST威尔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形成汽车检具+铝塑膜双主业布局 通过业务协同和资金安排增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1][3][4] 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 - 紫江新材主营软包锂电池铝塑膜 拥有68项境内专利包括18项发明专利和50项实用新型专利 [2] - 2024年铝塑膜销量5127.7万平方米 国内市场占有率22.2% 全球市场占有率14.6% 排名国内第一和全球第二 [2] - 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用铝塑膜产品 适应未来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需求 [2] - 2024年新增形成收入客户超过80家 降低单一客户依赖风险 对比亚迪销售比例降至22.69%(2024年度)和25.62%(2025年第一季度) [2] 业绩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铝塑膜销量1324.62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48.80%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5亿元 同比增长26.31% [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012.26万元 同比增长50.96% 业绩下滑趋势扭转 [2] - 预计2025年至2029年营收从6.79亿元增至11.07亿元 销量从5846.29万平方米增至9807.46万平方米 单价每年降幅1.00% [4] 行业前景 - 预计2030年全球铝塑膜出货量13.9亿平方米 市场规模160.7亿元 其中中国出货量7.7亿平方米 [3] - 目前国产铝塑膜占比不到40% 紫江新材作为国产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3] 业务协同 - *ST威尔现有汽车检具业务与紫江新材铝塑膜业务同属汽车领域 双方将共享终端客户资源并挖掘潜在业务机会 [3] - 收购后形成汽车检具+铝塑膜双主业经营格局 铝塑膜业务将成为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 [3] 估值合理性 - 紫江新材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值11亿元 增值率105.61% 采用收益法评估 [4] - 预测基于历史经营数据和下游客户采购计划 截至2025年6月末已完成全年预测量的47.97% [4] - 部分下游客户预计未来三年采购量每年增长10%-50% [4] 资金来源 - 交易对价5.46亿元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银行并购贷款 [4] - 出售资产及收购紫燕机械49%股权后货币资金余额2.67亿元(未经审计) 大部分用于本次收购 [4] - 资金缺口约2.79亿元 通过上海银行白玉支行不超过4亿元并购贷款解决 有效期至2026年7月2日 [5] - 交易后资产负债率从44.85%升至79.08% 但紫燕机械和紫江新材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3.64%和51.71% 财务结构相对稳健 [5] - 紫江新材近两年平均分红率65% 预计2025年至2032年分红可覆盖全部贷款还本付息总额 流动性风险可控 [6]
*ST威尔详解收购紫江新材 多维度回复深交所问询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