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折叠屏苦等爆点
北京商报·2025-08-27 00:24

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荣耀Magic V Flip2系列于8月21日晚7点发布,小米七夕款MIX Flip 2钻石限定版于8月22日10点开售,厂商在折叠屏细分市场攻势密集[1] - 华为此前发布三折叠、阔折叠等形态,持续丰富产品矩阵[1] - 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预计提升,中国市场占比将跃升至31%,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3] - 2024年中国折叠屏出货量917万台,同比增长30.8%,但四季度250万台出货量同比下跌9.6%,结束连续9个季度高增态势[5]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折叠屏出货284万台,同比增长53.1%,二季度回落至221万台,同比降幅扩大至14%,上半年整体出货498万台,同比增长12.6%,增速较过去两年同期102%和94.9%明显放缓[5] - TrendForce预测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1983万台,渗透率约1.6%,与2024年持平[8] - 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或于2026年下半年发布,采用三星显示供应的无折痕柔性OLED面板,配备5.5英寸外屏与7.8英寸内屏双屏组合[9] 产品技术与用户体验 - 折叠屏在轻薄、续航、影像、折痕等方面持续进步,但价格高企、质量参差和内部空间限制等先天问题阻碍场景拓展和人群渗透[1] - 铰链、柔性屏等核心零部件占BOM成本60%以上,规模效应不足和不良率锁死降价空间,主力机型进一步降价可能还需一到两年时间[6] - 折叠屏用户普遍反映“好看但不好用”,同价位下需接受核心配置妥协,如电池容量、散热模块、镜头模组等体验不及高端直板机[6] - 大折叠主打生产力但难突破实用性瓶颈,系统响应慢、键盘不便等问题限制办公场景替代[6] - 小折叠外屏功能有限,兼容性问题导致微信字太小、部分App不支持外屏操作,多任务分屏兼容性不足[6] - 约30%的主流应用采用简单拉伸适配方案,导致视频播放黑边、游戏画面畸变等体验缺陷[7] - 维修成本极高,外屏摔坏维修费用约3000元,比直板机贵一倍,备件少且维修渠道有限[7] - 铰链磨损导致折痕问题,品控需时间和工艺优化收敛[7]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渗透 - 折叠屏拉新能力和留客能力出现波动,未入手用户对“好看+便携”卖点兴趣不足,已购用户复购意愿有限[4] - 消费电子市场换机周期拉长,vivo等品牌对小折叠布局兴趣降温[4] - 门店观察显示顾客对折叠屏样机好奇度高,但实际成交远不及传统机型,价格和日常使用便捷性为主要顾虑[5] - 韩女士2023年底购买三星Galaxy Z Flip5价格5000多元,接近高端直板机区间,但使用中开合动作繁琐[3] - 早期用户余先生2020年购买荣耀折叠屏,试图替代笔记本办公但最终因不便而回归传统方式[6] 行业展望与战略方向 - IDC预判2025年折叠屏市场将进入“小年”,厂商策略普遍转向保守[1] - 形态多样化策略仍贡献增长,但“靠新形态吸引全新用户”效果明显减弱,细分赛道增量拓展难度加大[3] - 苹果入局被视为推动产业成熟的催化剂,多家机构预测其将推动折叠屏手机渗透率增长[9] - 苹果折叠屏采用创新in-cell触控技术减少折痕,铰链考虑液态金属材料以兼顾轻量和高韧性[9] - 鸿海精密预计2025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启动量产准备,确保2026年秋季上市[9] - 分析人士认为苹果品牌力及生态可能挖掘折叠屏刚需,但价格、渗透率等单一指标不足撬动全局,影响或有限[10] - 产品力将最终决定折叠屏赛道发展方向,行业站在新十字路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