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数量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末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数量为3554家 相比2020年末的4025家减少470多家 [1] - 2022年以来已有10地组建新的省级农信机构 [1] - 数量减少和整合加速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显性结果 [1] 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进展 - 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从2019年三季度的649家峰值下降一半 [3] - 高风险机构主要集中在农信机构和村镇银行类型 [3] - 高风险机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 主要集中在四个省份(截至2021年末数据) [3] - 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参评银行3936家中有3579家处于安全边界内 资产占比超98% [4] - 高风险机构数量从2018年587家降至2023年357家 较高峰期减少近300家 资产占比为1.78% [4] - "十四五"期末高风险机构有望压降至200家以内 2025年底前还需压降百余家 [4]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 "十四五"期间构建了更坚实的对内对外金融"防火墙" [1] - 存款保险基金规模持续扩容 覆盖面和管理透明度提升 [6] -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与存款保险基金、行业保障基金共同构成金融安全网 [6] - 《金融稳定法》逐步构建全方位金融风险防范法治框架 [6] - 外汇管理法律法规升级完善 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更精准有效 [7]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加强 [6]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方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 [8] - 处置风险为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转型发展为处置风险创造有利条件 [9] - 剩余高风险机构处置难度更大 需从根源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9] - 中小银行需通过兼并重组、处置不良及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稳健发展 [9] - "十五五"期间需从多层次金融安全网、外部风险应对、金融创新及国际合作四方面发力 [9]
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五年迈一大步 “十五五”如何兼顾化险与发展
搜狐财经·2025-08-27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