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韩国公共图书馆变得“酷”起来
环球时报·2025-08-27 07:09
行业转型背景 - 韩国公共图书馆历史上作为严肃学习场所 具有强烈实用主义色彩 伴随经济快速增长与城市化进程发展[1] - 21世纪后图书馆作为学习场所吸引力下降 因学生转向家中或私立补习机构学习 同时互联网与电子书迅猛发展[1] - 2010年后"生活方式热潮"兴起 推动人们对公共空间需求增长 图书馆转型为多功能文化空间填补社区活动场地空白[2] 投资与建设动态 - 自2010年起对公共图书馆投资开始增长 到2020年左右仅首尔就新开40家图书馆[2] - 新图书馆主要建于缺乏图书馆的居民区 例如2019年开业的拜峰山森林图书馆与居民建立深厚联结[2] - 老牌图书馆通过时尚改造重获新生 如首尔铜雀区公共图书馆完成改造[2] 设施创新案例 - 全罗北道"点滴云"公共图书馆经翻新后成为备受当地社区喜爱的空间[1] - 京畿道坡州广滩公共图书馆将自身定义为多功能文化空间[2] - 2022年全州开放的莲华亭公共图书馆可能是韩国最宏大的韩屋风格图书馆[2] 用户群体变化 - 老龄化人口重新发现图书馆价值 退休人员将其作为准备第二职业的安静场所[3] - 老年人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文化项目与社区归属感[3] - 首尔全市190家公共图书馆联合推出"图书馆酷爽计划"吸引避暑人群享受书籍与文化盛宴[3] 未来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热潮对信息生产与消费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纸质书去向尚难预料[2] - 许多人仍认为纸质书是唯一"真实"的书籍 因其作为终极模拟技术免受数字篡改[2] - 公共图书馆可能发展成为"人类生成知识宝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