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走高 投融资更趋平衡
搜狐财经·2025-08-27 07:20
IPO政策变化与市场影响 - 证监会2023年8月27日宣布阶段性收紧IPO 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1] - 新政推行两年内IPO家数236家 募资总额1827.71亿元 较政策前一年分别下降42.7%和60.8%[1] - 平均年募资额逾900亿元 较新政前一年4660.36亿元下降80%[1] 板块分布与融资结构 - 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IPO合计171家 占比72.5% 体现对科创及专精特新产业支持[1] - 仅华电新能单家募资超50亿元(181.7亿元) 其余均低于50亿元[2] - 募资额低于10亿元公司达190家 占比80.5%[2] 二级市场表现与政策优化 - IPO收紧期间沪指累计上涨超800点 涨幅近30% 创10年新高[2] - 2023年6月发布"科创板八条" 强化硬科技定位并提升新业态包容性[2] - 2024年6月推出"1+6"政策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并扩大适用范围[2] 行业分布与政策导向 - 2024年上半年IPO公司超八成集中于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等新兴产业[2] - 政策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形成优中选优筛选机制[3] - 硬科技与先进制造业将成为未来IPO主力军 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领域获更多上市机会[3] 市场机制效果 - IPO节奏优化缓解二级市场资金集中供给压力[3] - 一二级市场形成正向循环联动 高质量企业供给反哺市场[3] - 资本市场加速向科创型企业集聚 支持产业升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