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建设政策背景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 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零碳园区并部署8个方面重点任务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战略举措 [1] 国际绿色贸易形势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2026年正式实施 可能扩展至下游制成品 我国是欧盟最大进口来源国 2024年欧盟自我国进口5178亿欧元 占非欧盟国家进口总额21.3% [2] - 碳关税将冲击钢铁、铝等原材料行业 若覆盖下游产品将使汽车、机械、家电等行业碳成本显著上升 [2] - 环境技术标准、绿色包装要求、碳足迹等绿色壁垒持续趋严 [2] 零碳园区建设现存短板 - 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体系不健全 能源与产业结构错位 [2] - 绿电绿证认证缺乏国际衔接与互认 绿色金融支撑不足 [2] 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 - 建立园区统一能碳数据管理平台 覆盖碳排放采集、核算、验证、报告全流程 [3] - 推动与国际主流碳核算规则兼容 构建出口产品能耗与碳足迹可追溯系统 [3] - 加强碳数据标准与绿色贸易标准协同 加快制定碳足迹核算和绿色产品分类统一规范 [3] 企业碳管理实施路径 -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 推动龙头企业建立碳足迹核算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3] - 带动上下游企业采集、披露与优化碳数据 塑造协同减排产业链生态 [3] - 强化碳数据在绿色金融、碳资产管理和低碳产品认证等领域应用 [3] 绿色认证国际互认 - 以零碳园区为试点 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开展绿色认证合作 [4] - 引入国际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 提供绿色认证和碳足迹审核服务 [4] - 加快园区绿电消费标准与国际核算认证体系对接 [4] 绿色供应链建设 - 推动龙头企业、国际采购商与物流服务商组建绿色供应链联盟 [4] - 制定统一减排目标和认证标准 推动碳标签和绿电标准的国际协同互认 [4] 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 - 探索"以绿制绿"模式 确保能源端与产品端的低碳属性 [5] - 能源优势地区发展绿电制氢、储能和新能源装备制造 [5] - 资源密集型地区加快传统产业低碳改造与绿色升级 [5] - 沿海外向型地区聚焦绿色航运、绿色物流和出口导向型低碳制造 [5] 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 构建多层次差异化金融支持体系 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专属产品 [5] - 将能源转型、工艺改造和碳管理能力建设纳入绿色融资范围 [5] - 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设立零碳园区专项贷款或贴息机制 [5]
陈超凡:建好零碳园区破解绿色壁垒
经济日报·2025-08-27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