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君:补短板强协同建设长江经济带
经济日报·2025-08-27 08:14
外贸表现 - 前5个月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外贸进出口值达8.3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同比增长5.4% 占全国进出口总值46.3% [1] 区域经济地位 - 覆盖11省市 面积占全国21.4% 人口与生产总值均超全国40% 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引擎 [1] 生态改善成果 - 长江干支流水质明显改善 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三大珍稀濒危物种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1] 产业发展短板 - 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缺乏紧密协作 新兴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与协同创新优势未充分释放 [2] - 上中下游经济落差大 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且基础设施薄弱 与中下游协同度较低 [2] 生态保护挑战 -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结构性压力 环境质量改善量变到质变拐点尚未完全到来 [2] 机制创新方向 - 需破除行政壁垒 深化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 推进法治化与标准化建设 [2] - 建立跨区域产业联盟 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 试点跨省域排污权与用水权交易 [2] - 推进高铁/高速公路向纵深延伸 创新"飞地经济"模式确保区域协同发展 [2] 产业链协同措施 - 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重大技术产业化 形成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3] - 推动产业数字赋能与智能化改造 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3] - 建立市场化导向的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3] - 构建"链主+生态"协同模式 深化跨区域产业链分工与绿色供应链管理 [3] 生态保护强化 -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实现全流域实时监控 [3] -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对生态保护地区给予经济补偿以激发积极性 [3] - 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