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 220千伏深圳能源东部电厂二期送出线路工程投产,新增23公里输电线路和76座铁塔,为深圳东部提供134万千瓦绿色电力容量 [1] - 深圳电网变电站总数在"十四五"期间突破370座,成为全国第五个最高负荷突破2000万千瓦的城市电网 [11] - 面向"20+8"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新建变电站18座,完成519个重大项目送电,送电容量平均增速超15% [11] 电力供需与负荷增长 - 深圳最高用电负荷从2020年1913.62万千瓦增至2025年2401.12万千瓦,负荷密度达1.18万千瓦/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6] - 2024年深圳用电量达1214.9亿千瓦时,支撑3.68万亿元GDP,最大日供电量4.92亿千瓦时,超过1979-1982年四年用电量总和 [6] - 深圳成为全国第五个供用电量双双突破1000亿千瓦时的城市电网 [11] 清洁能源与绿色转型 - 推动藏粤直流和粤东红海湾海风落点深圳,实现"两个1000万千瓦"清洁电力输入,藏粤直流工程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200亿度西藏清洁水电和光伏电力 [11] - 深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升至90.0%,光明燃机和东部电厂二期相继并网 [15] - 全国率先上线"绿车充绿电"服务,首批11座示范站实现100%绿电供应,新能源车主累计充1000度可领取专属绿证 [14]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建设 - 自主研发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在国内大型活动电力保障中首次大规模实战部署,实现从220伏插座到500千伏高压设备的全程监测 [12] - 国内首条10千伏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稳定运行,输电损耗仅为常规电缆五分之一,关键装备100%国产化 [12] - 建成深圳超大城市数字电网,实现85%故障停电用户在1分钟内自动复电,数智化程度全国最高、世界领先 [13] - 电力行业首个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落地深圳,首批292个"数字员工"岗位图谱和75项成果正式上岗 [12]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充电站数量从530座跃升至830座,充电桩从1.3万支增至2.1万支 [15] - 建成南方电网首个全液冷超充站(会展中心超充站)、深圳首个高速服务区超充站(长圳超充站)和全国首个"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电力鸿蒙"示范站(莲花山超充站) [15] -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双超"城市,超充站和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 [15] 虚拟电厂与能源管理 - 国内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在深投入运行,实时可调负荷超100万千瓦,最快响应速度达毫秒级,达国际领先水平 [16] - 从传统"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模式转变,通过数字化系统整合充电桩、光伏、储能等分散负荷资源 [16] 供电服务质量提升 - 2024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仅7.5分钟,优于伦敦和纽约,11个高品质供电引领区停电时间小于2.5分钟 [17] - 深圳"获得电力"指标自2019年以来始终保持全国第一,供电服务连续14年位居全市40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第一 [17] - 完成2172个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每年为企业节省电费超30亿元;185个城中村用电安全整治,人均供电容量提升65% [17] 绿电交易与服务创新 - 全国首家获政府授权的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在深圳成立,累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超1200家重点企业,撮合绿电绿证交易总量超680亿千瓦时 [15] - 推出"信用办电"服务,使用《企业信福分报告》作为替代报装用电产权资料凭证,解决高压用户报装难题 [17] - 启动"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行动",推出27条举措围绕9个方面,同步发布"快用电、用好电、用绿电"三大用电营商品牌 [18]
一束光照亮一座城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电力先行护航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2025-08-27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