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清“问题”金融机构 小贷行业加速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7 16:40
行业监管动态 - 全国多地持续清退“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例如天津市公示82家机构[1]、云南省首批涉及109家小贷机构[1]、广东省要求99家机构退出行业[1] - 监管政策是清退核心驱动,国家层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要求三年内清退不合规机构并严控新设[2] - 2025年1月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失联”“空壳”公司的具体认定标准并细化清退机制[2][3] - 监管罚单力度同步升级,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违反信用信息相关规定被处以249.1万元罚款,为行业单次最大罚单[3] 行业格局变化 - 小额贷款行业呈现“总量收缩、头部扩容”的分化格局[1] - 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数量降至5257家,较2023年减少243家,贷款余额7533亿元[4] - 至2025年6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数量进一步下滑至4974家,贷款余额7361亿元,延续“只减不增”趋势[4] - 行业分化中头部机构正加速布局,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26家小贷公司合计增资近65亿元,其中3家公司增资额均超亿元[4]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监管深入与行业“洗牌”,小贷行业正淘汰不合规、经营不善的机构,向规范健康发展[4] - 门槛提高后,有实力的资本进入将进一步推动行业优化,形成“劣退优进”的良性格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