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垃圾焚烧行业面临处理能力过剩和垃圾供应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行业缺口约20% 导致企业面临无米之炊困境 [2][3][6] - 光大环境2025年上半年营收143.04亿港元同比降8% 归母净利润22.07亿港元同比降10% 但垃圾处理量2900万吨增2% 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增9% [2] - 公司通过拓展工业垃圾收运业务和国际化布局应对挑战 运营服务收益占比提升至70% 建造服务收益同比降48.3% [4][6] 财务表现 - 营收143.04亿港元同比降8% 归母净利润22.07亿港元同比降10% 基本每股收益0.3592港元 半年度每股派息0.15港元 [2] - 建造服务收益18.5亿港元同比降48.3% 占比降至13% 运营服务收益99.4亿港元同比增5.1% 占比提升至70% [4] - 毛利63.31亿港元同比增5% 环保能源板块每吨垃圾发电量460千瓦时增3% 厂用电率14.7%降0.3个百分点 [5] 运营数据 - 垃圾处理量2900万吨同比增2% 预计全年达5800万吨 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同比增9% [2][6] - 环保水务处理量8.351亿立方米同比持平 绿色环保板块生物质供热量与发电量双提升 燃料收购单价降8% [5] - 投资落实环保项目604个 总投资1643.07亿元 2025年上半年新增4个项目总投资23.96亿元 [4] 行业挑战 - 垃圾清运比与焚烧比倒挂 行业产能超100万吨/日 但实际需求存在20%供应缺口 [3][6] - 产能布局不合理导致大城市无序竞争 垃圾分类政策进一步分流可焚烧垃圾资源 [2][6] - 应收账款达83.82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10亿港元 政府客户回款受财政支付能力影响 [7][9] 战略应对 - 加强垃圾收运环节介入 补充工业垃圾和陈腐垃圾提高产能利用率 [3] - 扩大国际化布局 在乌兹别克斯坦落实2个垃圾发电项目 在泰国印度开展轻资产服务 [4] - 成立管理层催收小组 通过考核机制推动应收账款回收 积极协调国补资金落实 [8][9]
“垃圾不够烧了”,但光大环境的垃圾处理量还在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