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自购规模与参与机构 - 华泰资管宣布运用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 [2][3] - 8月内南方基金自购不少于2.3亿元、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泰康基金运用155万元自购旗下权益产品 [3][4] - 全月自购金额累计超过2.7亿元,且全部投向权益类产品 [2][4] - 截至8月26日,全年已有127家公募机构动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 [2][4] 自购行为的动因与市场信号 - 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高质量发展信心 [2][3][4] - 核心动因是看好A股慢牛行情延续性及旗下产品未来回报,通过自有资金投入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6] - 自购传递三大积极信号:市场环境逐步好转、机构对投研能力自信、政策引导有效落实 [4][5] - 政策层面将"自购权益类基金规模"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评价体系,加分幅度提升50% [5] 市场趋势与机构观点 - 自购被视为牛市"高频同步指标",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居民存款通过理财或保险间接进入股市 [6] - A股市场处于系统性机会早期阶段,牛市预期淡化时市场重回上行趋势,波动成为机会 [7] - 股市赚钱效应形成正反馈机制,市场已进入局部牛市狂热状态,但持续性取决于中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及开放政策有效性 [7][8] - 中国庞大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能支撑规模可观、趋势较稳的牛市,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预期重回增长态势 [8] 投资策略与机会方向 - 建议关注仓位配置而非追求完美个股,市场水温已从0度升至40-50度 [8] - 三条投资主线:内需驱动满足真实消费需求的公司、依托科技红利实现国产替代或出海的科技公司、制造业中海外竞争优势已验证的公司 [8]
3200万元只是序章!127家公募年内“自掏腰包”抢筹
华夏时报·2025-08-27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