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星宇航港股IPO:亏损逐年扩大累亏6亿 “80后”创始人年薪千万 原最大客户陷造假风波 67亿估值是否泡沫?
新浪证券·2025-08-27 17:38

上市申请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8月25日第二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1] - 募集资金拟用于建设深圳中心 提升研发能力 选择性战略投资及收购 偿还银行借款及收购总部大楼 以及营运资金[1] 财务表现与亏损情况 - 2022年至今累计亏损6亿元[1][6] - 2022年营业收入1.77亿元 2023年5.08亿元 2024年5.53亿元 2025年上半年2.41亿元[6]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86.07%[2]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5.11%[6] - 2022年净亏损9090.7万元 2024年扩大至1.77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92亿元[6] - 亏损主要受研发开支 卫星及相关服务毛利率波动及管理费用影响[6] 研发投入与外包情况 - 2022年研发开支4580万元 占收入25.8% 2023年5350万元占10.5% 2024年1.42亿元占25.7% 2025年上半年9770万元占40.5%[6] - 外包研发开支逐年上升:2022年809.7万元占研发开支17.7% 2023年1572.8万元占29.4% 2024年6103.8万元占43%[2][7] - 公司未在招股书中对研发外包作出解释[2][7] 业务模式与毛利率 - 业务分为卫星及相关服务 星基解决方案两大板块[7] - 星基解决方案利用灵境引擎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及数据处理技术 将卫星遥感数据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7] - 报告期内毛利率波动剧烈:2022年25.4% 2023年14.0% 2024年38.0% 2025年上半年10.1%[8] - 卫星及相关服务毛利率:2022年32.20% 2023年-107.10% 2024年12.40% 2025年上半年-6.60%[8] 卫星交付与发射成本 - 2022年交付2颗卫星 发射成本1000万元 平均每颗500万元[10] - 2024年交付6颗卫星 发射成本3290万元 平均每颗548.33万元[10] - 2025年上半年交付10颗卫星 发射成本6420万元 平均每颗642万元[10] - 已取得26颗AI智算卫星客户订单 合约总价值6.4亿元 平均每颗定价2460.38万元[13] - "星算计划"由2800颗AI智算卫星组成 首批100颗计划2028年前发射 平均售价估计约1290万元[13] 融资历史与估值 - 2019年1月至今完成10轮融资 融资金额合计18.58亿元[3] - 投后估值从天使轮0.95亿元增长至最后一轮67.63亿元 增幅70余倍[3] - 股东结构呈现市场化与国资融合特征 投资方包括电子科技大学旗下成都电科 深创投 洪泰基金 泰山城建 青岛海发等[5] 客户集中度与风险 - 2022年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7.4% 2023年56.1% 2024年77.5% 2025年上半年98.4%[18] - 2022年最大客户占比49.2% 2023年21.5% 2024年31.3% 2025年上半年49.7%[18] - 2022-2024年五大客户中重叠客户仅一家[18] - 2023年最大客户恒信东方贡献营收21.5%[2][23] - 恒信东方2025年8月12日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23] 高管薪酬与股权激励 - 创始人陆川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薪酬总额3767.9万元 其中非现金股权激励安排3262.7万元[14] - 陆川是唯一享受股权激励计划的管理层 2022年至今借此共获利超3000万元[1] - 五名最高薪酬人士(非董事)2022年薪酬总额1164万元 2023年4027.3万元 2024年8048.7万元 2025年上半年4427.7万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