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反洗钱升级!这四类“漂白”方式将被严查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7 20:08

核心政策内容 - 房地产从业机构不得向身份不明客户销售房屋或提供经纪服务 客户拒不配合可拒绝服务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1] - 机构发现或怀疑客户交易涉及洗钱等犯罪活动时应及时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1] -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期不少于十年 较此前五年规定延长一倍[1][2] 监管背景与趋势 - 2023年起诉洗钱罪2971人 为2019年近20倍 2024年上半年起诉1391人同比上升28.4%[3] - 反洗钱监管范围从金融机构扩展至房地产等特定非金融机构 2024年新修订《反洗钱法》正式实施[4][5][7] - 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管理办法已于2024年8月施行 体现监管范围持续扩大[7] 房地产洗钱操作模式 - 典型特征为"大钱走开发 小钱走交易" 开发环节多与贪污腐败挂钩 通过项目审批便利换取暗股回报[8] - 交易环节四种常见方式:化整为零分拆购房 名亏实盈投资房产 利用房企关联企业漂白 注册空壳公司洗钱[9] - 新特征包括操作更隐蔽复杂 与金融工具结合更紧密 跨境洗钱增多[9] 行业影响与执行挑战 - 买方市场下开发商中介争抢客户 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可能影响客户关系和公司业绩[10] - 政策具较强可操作性 对客户信息获取 主管部门权责划分 法律责任均有细致规定[11] - 北京2020年已出台房地产反洗钱暂行办法 包含客户身份识别 资料保存 交易监测等33条细则 后续地方版措施将陆续落地[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