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中国核能发电龙头企业,在运及在建机组规模持续扩大,但2025年上半年面临营收微降和净利润显著下滑的经营压力,主要受电力市场化交易价格下降及所得税政策调整影响[3][18][37] - 核电行业在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策支持下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全国核电上网电量2,300.86亿千瓦时,公司占比达49.27%,凸显行业领导地位[4][6][14] - 公司坚持技术自主创新与安全运营,WANO业绩指标90.47%达世界卓越水平,并通过"华龙一号"三代技术及第四代技术研发布局未来竞争力[7][9][1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91.67亿元,同比微降0.53%,营业成本254.64亿元,同比增长5.27%,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3][4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52亿元,同比下降16.30%,主要受所得税政策调整及市场化电价下降影响[3][18][4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3.17亿元,同比下降11.51%,因燃料组件款项支付增加[18][44] - 研发投入13.70亿元,同比增长22.55%,持续加码技术创新[44] 运营数据 - 管理28台在运机组和20台在建机组,总装机容量分别为31,796兆瓦和24,222兆瓦,占全国总量44.46%[4][6] - 2025年上半年上网电量1,133.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3%,其中子公司电量892.65亿千瓦时(同比增8.84%),联营企业电量240.95亿千瓦时(同比增0.41%)[17][21] - 机组平均能力因子91.02%,负荷因子87.11%,利用小时数3,784小时,均保持较高水平[25] 电力销售与市场 -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56.1%,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平均市场电价同比下降8.23%[34][37] - 广东省上网电量同比增长5.73%,广西防城港因新机组投运电量增33.85%,福建宁德电量增1.13%[35] - 核准电价保持稳定,如大亚湾0.4056元/千瓦时,阳江0.4153元/千瓦时[38] 技术研发与安全 - 研发人员4,542名,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及重点实验室,南方中心四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10][11] - WANO指标91.07%达世界先进水平,90.47%达卓越水平,全年未发生2级及以上核事件[7][20] - "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高质量投产,操纵员持照人数满足多机组运行需求[10][13] 在建项目进展 - 20台在建机组中3台处于调试阶段(含惠州2号机组),2台设备安装阶段,4台土建施工阶段,11台FCD准备阶段[31][32] - 陆丰1号机组于2025年2月24日实现FCD,防城港三期和台山二期于4月27日获国务院核准[17][32] 环境与社会贡献 - 上半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0,701.21万吨,等效减少标煤消耗3,408.74万吨[6][30] - 放射性废物排放远低于国标限值,最大个人辐射剂量低于20毫希/年[26][28][40] - 红沿河核能供暖项目稳定运行三个供暖季,招远项目已规划核能供暖方案[39]
中国广核: 2025年半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