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年左右全国铺开 长护险筹资难题待解
搜狐财经·2025-08-28 02:14

长护险全国实施时间表与推进路径 - 长护险制度将结束九年试点阶段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1] - 国家医保局部署用三年左右基本建立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科学规范的长护险制度 [1] - 实施过程不会"一刀切" 将分步分批推进并充分评估地方条件 [1] 制度建设与政策框架 - 国家医保局首次明确全国统一长护险政策的四个核心要点:统筹城乡制度框架、多元筹资渠道、基本待遇保障、数字化技术赋能管理服务 [3] - 坚持"逐步覆盖全民"原则 将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被视为"难而正确"的方向 [3] - 国家层面将统一规范政策制度 地方可根据条件从覆盖职工、退休人员等起步 逐步扩大至未就业城乡居民 [4] 试点覆盖现状与推进计划 - 目前全国共有84个试点城市(含49个国家试点和省级试点) 覆盖27个省份 [4] - 截至2025年2月 共有52个试点城市覆盖了城乡居民 [4] - 各省份需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实施步骤 因地制宜分步分批推进制度建立 [5] 筹资机制设计 - 可持续制度需要建立稳定多元的筹资渠道 单一依靠医保基金划拨的城市为极少数 [1] - 主流筹资方式包括个人缴费、用人单位缴费、医保基金划转及财政补贴等多渠道组合 [1][7] - 实行量能筹资原则 确保制度财务可持续性 [3] 服务体系建设与创新 - 要求合理规划配置定点长护服务机构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2] - 推进长期照护师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引导服务下沉社区和居家 [2] - 鼓励商保机构开发保障功能衔接的商业长护险产品 [2] - 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管理服务 创新服务和基金管理模式 [3] 农村地区拓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农村扩面面临筹资难和护理服务配送双重挑战 [3] - 国家医保局推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长护险服务 促进医养融合发展 [8] - 江苏徐州推出"卫生院+照护"模式 截至2025年6月推动33家基层医疗机构转型 当期服务约670人 基金累计支付3677万元 [8] 地方实践与标准提升 - 上海市政府原则同意提高长护险养老机构照护费用支付标准 旨在减轻失能老人负担并提升服务质量 [5] - 要求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改善照护条件、优化人员配置 强化护理员专业技能 [8] - 发挥长护险"价值性购买"作用 引导养老服务供给侧创新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8] 试点历程与发展瓶颈 - 长护险试点自2016年6月启动 已历时九年 [6] - 制度"碎片化"现象日趋严重 存在长期"试而不定"问题 [6] - 试点推进审慎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保降费周期、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等对企业经营压力的影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