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系统阐述生态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统一的核心路径 强调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双向互动[1][2][4] -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 绿色化成为鲜明特质和发展方向 要求将生态效益作为所有经济效益的基础[3] - 通过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 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实现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具体包括数字技术提升农业 绿色工业园区建设 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等[4][5] - 政策支撑体系涵盖规划 评价 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六大领域 包括绿色GDP评价体系 绿色金融牵引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等具体工具[6] 生态经济体系理论基础 - "绿水青山"代表生态环境优势 "金山银山"代表生态经济优势 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1]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共有财富[2] - 生产力发展不能离开自然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均源自自然界 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质[3] 产业实施路径 - 产业生态化要求降低生态环境负荷 提升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比重 优化产业结构[4] - 生态产业化需将资源转化为资产和资本 生产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4] - 生态农业需坚持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统一 形成粮经饲统筹 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业体系[5] - 生态工业需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 按全生命周期理念建设生态工业园区[5] - 生态服务业包含生活性服务业绿色化(如冰雪运动全产业链)和生产性服务业绿色化(如绿色科技研发)[5] 政策支持体系 - 规划政策需将生态绿色产业集群重点列入"十五五"规划 科学引导绿色产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6] - 评价政策需引入绿色GDP体系 压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6] - 财政政策需加强对公共性和战略性生态绿色产业集群的投入[6] - 税收政策需落实节能节水环保 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 推进费改税[6] - 金融政策需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创新[6] - 价格政策需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6]
张云飞: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
经济日报·2025-08-28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