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殷剑峰:从定价效率到系统冲击,资产代币化或将重塑传统金融格局
新浪财经·2025-08-28 08:23

资产代币化(RWA)发展现状 - 全球RWA市场规模已达250亿美元,显示出机构加速渗透与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的趋势 [5][6] - 多资产类型被纳入代币化视野,包括药企收益权、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资产 [6] - 高盛与纽约梅隆银行合作在美国首次实现货币市场基金的镜像代币化,新加坡华侨银行启动10亿美元数字美元商业票据发行计划并完成首笔代币化发行 [9] 资产代币化的核心价值与特性 - 资产代币化具备可编程性、可分割性和可组合性,支持全球7×24小时点对点原子结算,极大提升资产定价和交易效率 [6] - 理论上任何资产均可代币化,前提是能提供足够风险补偿收益,但实际难度因信息透明度、技术障碍和法律合规要求存在差异 [1][6] - 代币化资产可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分层提供:低风险偏好客户适合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高风险偏好客户可尝试非流动性资产如房产代币化,中等风险客户适合股票代币化 [7]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协同作用 - DeFi作为虚拟数字世界的金融基础操作系统,能将代币化资产组合成完整金融体系 [10] - DeFi通过克服信息不对称、解决市场不完全问题、打通分割市场和降低管制成本创造价值,例如稳定币为全球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可靠货币服务 [12] - Web3.0作为技术基础与DeFi作为金融基础共同支撑虚拟数字世界中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展开 [11][12] 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潜在冲击 - DeFi可能导致传统金融体系(银行与非银机构)面临集体性脱媒,类似上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但影响更深远 [14] - 银行业存款货币可能大规模转变为稳定币,导致负债端零售存款转化为高成本同业存款,压缩利润空间并迫使资产端收缩长期贷款 [14] - 企业可能转向虚拟数字世界直接发行代币化证券,因低成本、高流动性和全天候结算优势削弱传统资本市场吸引力 [14] 风险与监管框架 - 资产代币化主要风险包括现实世界资产上链前被虚假包装,以及代币化过程及交易环节存在过高杠杆率和复杂结构 [1][9] - 金融监管需穿透底层资产并控制杠杆,通过沙盒测试在可控范围内鼓励创新,随技术成熟动态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形成完整监管方案推广至全体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