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 科左后旗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苗木栽植示范项目 嫁接后红松生长良好且推广潜力大 既能发挥樟子松适应性强和生长快的优势 又能产出红松种子带来更多收益[1] - 通辽市通过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形成沙棘 苹果 文冠果 元宝枫等特色经济林产业 同步发展林下经济 生态旅游和碳汇产业 实现林草产业年产值近40亿元 较"十三五"期间翻一番[1] - 兴安盟按照规模化 产业化 品牌化思路推动林草产业高效发展 截至去年底全盟林草总产值达53.95亿元 较2021年30.75亿元显著提升 且林业碳汇项目成功登陆全国碳市场[2] 生态旅游与资源开发 - 阿尔山氧心森林浴道景区以森林康养为主题 改造森林防火运材路建成7公里疗养步道 年接待量约6-7万人次 年旅游综合收入约100万元[2] - 额尔古纳市依托湿地资源打造3个国家4A级景区 去年接待游客共约150万人次 收入超6000万元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3] - 宝格达山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 成功培育紫花高乌头 草原黑蘑等产品 正稳步扩大种植规模[3] 生态建设成果与产业规模 - 内蒙古统筹生态治理累计完成营造林1.48亿亩 种草3.67亿亩 防沙治沙1.85亿亩 规模居全国前列 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4] - 全区重点发展特色林果 林下经济和草产业 去年经济林面积超2900万亩 森林食物总产量达130万吨以上 草种年供给能力800万公斤 饲草产量稳定在7800万吨以上[4][5] - 林草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5] 资源禀赋与生态基础 - 内蒙古作为跨"三北"生态功能区 拥有森林面积3.57亿亩 草原面积8.15亿亩 湿地面积7300万亩 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8.89亿亩)和沙化土地(5.97亿亩)最集中省区之一[3]
林草经济生机盎然
经济日报·2025-08-28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