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手术机器人全球突围,下一个估值跃升点在哪?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8 11:47

公司财务表现 - 天智航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14.89% [1] - 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41.83% [1] - 天玑系列机器人开展手术超2.2万例,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超12万例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天玑思睿骨科手术机器人(全骨科平台)和天璇星耀三维C形臂(术中影像产品)获批 [1] - 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成为全球首个可应用于全科室远程手术的腔镜手术机器人 [7] - 截至今年7月,多家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取得海外订单超60台,覆盖亚洲、欧洲、拉美、非洲等多个全球区域市场 [7] 行业市场格局 - 骨科手术机器人占国内全部手术机器人市场约47%的份额 [2] - 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骨科手术机器人合计占国内全部手术机器人市场约74%的份额 [2] - 2024年我国共有27款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批,占全部获批手术机器人总量的47% [3] - 2022年-2024年累计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数量达37款 [3] 政策与支付环境 - 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在20余个省/市正式报备临床收费目录 [2] - 北京将骨科手术机器人开机费固定为8000元,全部纳入甲类医保报销范围 [2] - 配套耗材费用属于医保乙类范畴,患者需自付一定比例 [2]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221亿元,2030年达800亿元 [2] - 手术机器人占据最大份额(62%) [2] - 骨科领域预计到2025年达到64亿元规模 [2] - 到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率将达70%,基层医疗机构渗透率超过50% [2] - 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6年约17亿元增长至2021年约123亿元,复合增速约为48.2% [4] - 预计到2030年达到567亿元,复合增速约为16.8% [4] 商业化挑战 - 医疗器械设备成本与支付端政策尚不明朗 [3] - 手术机器人对临床培训体系带来挑战,医生技能培训、患者接受度至关重要 [3] - 大多数获批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仅停留在行政流程层面,实际商业化拓展难度大 [3] - 市场形成供给与需求错配,短期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带来压力 [3] 出海发展机遇与挑战 - 出海核心在于"产品全球竞争力"及"全球商业化渠道建设能力" [4] - 欧美较强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为中国出海企业创造发展机遇 [4] - 海外倾向于选择同一品牌的骨科耗材与手术机器人以确保兼容性和技术支持 [5] - 出海面临寻求海外研发临床数据验证支持、医疗器械安全合规审批、全球商业化渠道建设等挑战 [5] - 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于2024年3月完成第一例国际人体临床手术,首次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6] 商业模式创新 - 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为"一机多品"模式,通过合作协同兼容其他器械、耗材 [5] - 海外史赛克Mako等已逐步实现"一机一品"模式,通过"设备+耗材+服务"构建竞争壁垒 [5] - 在海外,"手术机器人+耗材"成为主流创新模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