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是中国IP消费领域头部企业 但商业模式和市值存在显著差异 [1][7][8] - 泡泡玛特以自有IP为主导 盈利能力强劲 市值达4000亿港币 是名创优品的7-8倍 [8][9][12] - 名创优品正从生活杂货转型为IP衍生品集合店 通过授权IP和自有IP双轨发展 [3][16][28] - 全球化程度高 两家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均达40% 未来有望超过50% [55][56] 商业模式对比 - 泡泡玛特采用自有IP主导模式 自有IP销售额占比88% 核心IP包括Labubu、Molly、Skullpanda等 [20][23][24][25] - 名创优品主要采用授权IP模式 合作国际知名IP如迪士尼、Hello Kitty、哈利波特等 [16][17]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收入138亿元 净利润47亿元 同比利润增速362% [12] - 名创优品2025年上半年收入93亿元 经营利润12.7亿元 同比增长3.4% [14] 战略布局 - 名创优品通过全球7600家门店(海外3000家)和孵化新品牌TOPTOY推进自有IP战略 [30][31][34] - 开设大型IP体验店Miniso Land 面积超1000平米 聚焦核心商圈 只销售IP产品 [41][43][44] - 门店网络优势可快速测试市场反应 未来五年全球门店数量预计超1万家 [33][35] - 泡泡玛特通过签约设计师获得IP版权 爆款IP培育周期长 Labubu从推出到爆红历时8年 [21][22][37] 发展前景 - 中国IP企业全球化进程加速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55][56] - IP消费注重文化和精神属性 代表中国软实力提升 [57][58] - 未来5-10年可能出现全球影响力的中国IP [60] - 名创优品自有IP仍处早期阶段 头部IP右右酱销售额不足1亿元 [36][37]
名创优品想有自己的labu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