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ESG最佳企业实践报告-沙利文&头豹
搜狐财经·2025-08-28 14:01

中国ESG政策发展现状 - 中国ESG政策进入强制化与国际化阶段,财政部推进《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沪深北交易所要求上证180等指数成分股2026年强制披露ESG报告,央企上市公司披露率达95.1%[1][8][41] - 政策体系从单一领域向体系化发展,监管机构引入"双重重要性"原则,使ESG报告与财务报告同等重要,2024年政策工具从15类增至20类,提及《巴黎协定》条目从33条飙升至200条[8][29][33] - 绿色金融市场扩容,2024年ESG公募基金超4000亿元,绿色债券增长35%,但行业分化明显,新能源等战略新兴行业领先,传统行业转型待加速[1][8][44] ESG评价体系与框架 - 评价体系围绕三大维度:合规及披露(报告完整性与第三方审核)、创新及实践(碳管理、资源利用等创新)、成果及影响(量化减碳、公益等实效)[1][10][38] - 采用"双重重要性"原则,要求从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两个维度识别实质性议题,并遵循"四要素框架"(治理、战略、风险与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进行结构化披露[8][62][66] - 覆盖能源、消费与零售、医疗健康等十大行业,发布各行业十强榜单,如能源行业的中国海油、消费零售行业的珀莱雅、医疗健康行业的迈瑞医疗等[1][10][16] 行业实践与典型案例 - 能源领域中国海油建立三级ESG架构,2024年创新投入45亿元,绿电替代7.6亿千瓦时;消费零售领域珀莱雅湖州工厂获"国家级绿色工厂",棕榈油衍生品RSPO认证采购占比48.86%[2][44][46] - 医疗健康领域迈瑞医疗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乡村振兴投入覆盖砀山等地区;汽车行业理想汽车常州基地光伏年发绿电8500万kWh,整车回收材料回收率92%[2][16][46] - 金融行业披露率超90%,侧重普惠金融与绿色信贷;制造业关注碳排放与绿色供应链,宝钢股份通过氢炼钢技术将环境主题得分提升至80分[70][79][80] 信息披露与数据质量 - 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达45.7%,央企上市公司披露率高达98.3%,金融行业披露率最高(90%),信息技术行业最低(36%)[72][84][86] - 企业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披露",双重要性分析成为主流,但数据质量仍存问题,指标口径差异大,第三方鉴证覆盖率不足[72][73][82] - 披露形式日益丰富,部分企业通过官网专题页面、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ESG信息,增强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广泛性[73] 发展趋势与挑战 - 2030年前将形成统一披露准则并接轨国际,实践上绿色金融与供应链责任深化,企业向上下游延伸ESG管理,技术上数字化工具普及,动态披露逐步替代年度报告[2][33][62] - 行业面临数据质量不足、评级标准不统一、专业人才稀缺等挑战,需通过政策引导、标准统一与技术赋能解决[2][8][88] - 中证800成分股ESG评级在B+级(含)以上的公司数量为635家,是2018年(63家)的10倍,评级在C+级(含)以下的公司数量为16家,仅为2018年(199家)的1/12[9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