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析“人工智能+”行动蓝图,未来十年这些重点领域将获益
国际金融报·2025-08-28 17:17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明确2027年、2030年、2035年三阶段发展目标 推动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实现从应用大国向规则与技术双引领转型 [1][7][9] -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1][7][9] - 形成"模型-数据-算力-标准-开源-人才"可持续生态闭环 通过智能体沉淀行业知识降低应用边际成本 重构制造与服务业分工流程 [1][6] 重点领域部署 - 科学技术领域:加快探索AI驱动新型科研范式 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 形成科研"第五范式" [2][5][6] - 产业发展领域: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 服务业向智能驱动演进 形成智能原生产业与行业大模型规模化应用 [4][5][6] - 消费提质领域: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终端 [4][6][9] - 民生福祉领域:创造智能工作方式 发挥AI在创造新岗位和赋能传统岗位作用 探索人机协同新型组织架构 在劳动力紧缺和环境高危岗位应用 [2][6] - 治理能力领域: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的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 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 [4][6] - 全球合作领域:推动AI普惠共享 作为国际公共产品 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开放生态 参与规则数据算力人才共建 [4][6] 实施路径与挑战 - 构建行业级可复用智能体组件库与流程模板 完善场景数据治理与合规沙盒 优化东数西算+边云协同降本提效 [11] - 建立端云一致推理框架与互操作标准 扩容中试平台与以赛代评 通过算力券应用券支持中小企业 [11] - 当前存在高质量数据集与隐私合规供给不足 算力成本与效能压力 智能体复杂任务稳健性可解释性不足等问题 [10][11] - 应用呈现割裂式分布 中小企业县域及老年群体渗透率低 场景碎片化系统兼容性差数据互通不足导致孤岛效应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