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毛利几乎砍半,经销商揭开新能源车出海的“暗战”
36氪·2025-08-28 20: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 同比增长77.6% [1] - 2024年出口128.4万辆 同比增长6.7% [1] - 2025年1-5月出口85.5万辆 同比增长64.6% [1] 区域市场拓展情况 - 南美洲市场:20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占巴西进口新能源汽车总量91.4% 销售额达12亿美元 [2] - 俄罗斯市场:2024年长城汽车销量22.98万辆 占当地乘用车市场份额约12% [2] - 中东市场:消费者偏好大空间和长续航车型 理想等品牌凭借插混技术优势获得青睐 [5] - 非洲市场:埃及等国家因道路条件限制更倾向于进口小型车身新能源汽车 [4] 产品竞争优势 - 智能配置优势:南美消费者对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冰箱、电视等"黑科技"功能兴趣浓厚 [4] - 技术领先性:长城汽车董事长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国外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2] - 适应性优势:南美洲炎热气候适合新能源汽车发展 当地充电基础设施正在完善 [4] 出口模式创新 - 平行出口模式:通过零公里二手车形式出口 价格较正规出口低15%左右毛利 [7] - 流程效率:平行出口1-2个月可完成从提车到运抵莫斯科 比传统出口周期缩短近一半 [7] - 合规性:2019年起国内对平行出口有明确规范 需完成上牌登记后再申请出口通关 [7] 市场挑战与风险 - 税率成本:俄罗斯市场需缴纳关税、增值税、报废税等综合税率 导致售价经常翻倍 [5] - 本地化需求:俄罗斯消费者对车机系统俄语适配和本地化功能有较高要求 [5] - 利润压缩:同行压价导致毛利从15%左右降至几乎砍半 [7] - 资金压力:汇率波动和俄罗斯经销商回款周期延长至3-6个月 加大资金周转压力 [7] 专利与认证障碍 - 专利诉讼:2025年7月比亚迪在巴西被诉侵犯4G通信技术专利 吉利在德国被诺基亚诉侵犯5G专利 [10] - 技术壁垒:LG新能源在德国诉讼欣旺达电池隔膜专利侵权 导致后者在德面临禁售和召回 [12] - 认证难度:欧盟整车型式认证涉及数百项技术指标 费用因产品类型和技术参数差异较大 [13] - 标准差异:国内与国际标准不统一 认证流程不透明且效率低 推高企业成本 [13] 市场竞争态势 - 主力车企: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被视为出海大户 [4] - 区域拓展:南美洲的智利、秘鲁、阿根廷等国家成为新的增长区域 [4] - 营销方式:通过试驾活动、当地车展和社交媒体直播提升品牌知名度 [13] - 渠道建设:加快布局速度并优化渠道结构 提高产品铺货率和市场覆盖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