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过70% [1] - 到2030年智能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1] - 人工智能+从技术概念升级为国家战略行动 进入全面推广阶段 [1] 互联网+与AI+的本质差异 - 互联网+是连接革命 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新组织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 提升交易效率 [2] - AI+是认知革命 改变"思考"和"决策"方式 重构业务逻辑和价值创造模式 [2][3] - 互联网+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技术团队和平台 成本高昂 [3] - AI+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可调用现成大模型API快速构建智能应用 [3] 政策支持力度对比 - 互联网+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推动 政府扮演引导和规范角色 [4] - AI+采用举国体制推进 政府深度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4] 企业转型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开发或应用AI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 但深度融合企业比例仍较低 [6] - 多数企业将AI+简单理解为购买工具 而非重新思考价值创造逻辑 [6] - 传统层级管理体系与AI驱动决策机制存在冲突 需要组织管理深层次创新 [7] - 全球78%组织使用AI但效果有限 成本节约不足10% 营收提升低于5% [8] 普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 截至2024年6月中国使用生成式AI产品用户占总人口16.4% [10] - 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包括集成AI能力的设备、软件和服务 [10] - 政策将强化智能算力统筹和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降低基础设施成本 [11] - 各主要经济体加大AI+投入 2027年时间节点具有全球竞争战略意义 [11] 企业应对策略 - AI+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区别在于何时开始和如何推进 [12] - 需要在两年内完成从认知转变到实际部署的全过程 [12] - 观望可能错过政策红利期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12]
深度解读“人工智能+”行动计划:70%的目标应如何实现?
36氪·2025-08-28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