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经观察:寒武纪大涨,中国AI芯片加速国产化

公司股价表现 - 寒武纪股价大幅收涨15.73% 报收1587.91元/股 超越贵州茅台收盘价1446.1元/股 收盘价首次位列A股榜首 [1] - 寒武纪本月涨幅超100% 2023年至今累计涨幅超2800% 总市值达6643亿元 [2] - 高盛将公司目标股价上调至每股1835元 按此计算总市值将接近7700亿元 [4] 公司财务业绩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激增4347.82% [4] - 归母净利润达10.38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去年同期为净亏损5.3亿元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9.11亿元 去年同期为-6.31亿元 [4]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至4.56亿元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下降至15.85% [4] 技术产品进展 - 最新款思元690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 性能优于英伟达中国特供版H20 [5] - 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10人学术团队 [2] - 深度求索公司发布DeepSeek-V3.1版 采用UE8M0 FP8参数精度格式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8] 行业发展态势 - 2024年全球AI芯片销售额超过570亿美元 预计2025年新一代AI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 [6] - 国产AI芯片销售额从去年60亿美元增长至160亿美元 市场份额从29%提升至42% 增速达112% [6] - 中国AI服务器市场外购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63%下降至2025年42% 国产芯片几乎与外购芯片平分秋色 [8] 政策与需求环境 - 中国AI芯片行业处于"政策+需求"双轮驱动的爆发期 积极推进国产化 [6] - 政府为国内头部企业提供支持 促进产业增长和芯片国产化 [7] - 国产芯片在安全可控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更易获得国内企业信任 [9]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国内已涌现寒武纪、华为、燧原等多家GPU研发企业 一些公司已推出实际产品并形成初步布局 [8] - 中芯国际计划明年将7纳米产能翻番 寒武纪等芯片设计公司有望拿到更多产能分配 [11] - 华为等企业发力加强软件生态建设 推出开放平台 需更多产业链企业协同参与 [12]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国产芯片需实现从7纳米至5纳米、3纳米的工艺突破 构建自主可控制造体系 [12] - 面临五大短板:先进制程被卡、EDA工具链不完整、高端人才缺口、软件生态薄弱、国际化程度低 [13] - 通过"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用群计算补单芯片"方法 在计算结果上能达到实用状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