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调整优化为契机,实现高校差异化办学
南方都市报·2025-08-29 07:07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政策核心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系统部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 强调建立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机制[1]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 按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办学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 建立分类管理评价机制[1] 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向 - 将学科专业优化从普通高等教育拓展到职业高等教育 创新目录管理机制 缩短调整周期 加强研究生、本科、高职三类学科专业目录协同联动[2] - 要求高校在国家战略指引下结合办学定位和条件 以质量与特色为导向形成专业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基础学科建设支持措施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 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2] - 继续推进"强基计划"招生改革并扩大招生规模 探索基础学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拓宽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选择[3] 高校分类发展机制 - "双一流"建设高校需进行通识教育并重视基础能力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需培养应用型和职业技术人才[3] - 完善分类发展机制 差异化推进基础类、应用类、战略类学科专业布局建设 促进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优化专业设置[3] 高校自主权与评价改革 - 必须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并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在学科专业优化中的作用[3] - 强调坚持差异化与特色办学 避免"冷门专业一哄而下"和"热门专业一哄而上"的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