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计算专题:下一代计算革命,关注核心设备环节 | 投研报告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预计从2024年50.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2199.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87.64% [1][3] - 量子计算技术通过量子比特实现指数级算力提升 n个量子比特具备2^n计算能力 在特定领域远超经典计算机 [2] - 超导技术路线为当前主流 占比36% 代表厂商包括IBM、Google、国盾量子和本源量子 [2] 技术发展与商业化 - 头部产品量子比特数量已达数百 满足特定场景应用需求 行业进入核心应用示范阶段 [3] - 国盾量子大股东于2025年1月由科大控股变更为中电信量子集团 推动硬件与商业化链条打通 国内商业化进程加速 [1][3] -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可操控量子比特规模最高达1000个 性能对标海外头部厂商是德科技 [5] 市场竞争与政策环境 - 全球市场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 市场份额分别为29.7%、28.8%和25.3% [3] - 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量子信息技术产品 包括量子计算稀释制冷机 同时将2025-2029年量子研发拨款从18亿美元上调至27亿美元 [3] - 量子科技连续三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自主可控成为核心发展路径 [3] 产业链与核心环节 - 上游环节(测控系统、量子比特环境)占全产业链市场规模40% [5] - 稀释制冷机为量子芯片提供10mK超低温环境 国产设备最低制冷温度已对标海外龙头 [5] - 测控系统是实现量子比特操控、读取和纠错的核心设备 类比经典计算机主板 [5] 企业表现与景气度 - 量羲技术2025年上半年量子计算领域收入7080万元 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5] - 国盾量子2025年上半年量子计算领域收入5596万元 同比增长284% 合同负债达6939万元 [5] - 板块合同负债相对2024年底大幅增长 景气度拐点显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