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洋浦:政策“试验田”首单效应凸显
海南日报·2025-08-29 09:40
政策先行先试成果 - 洋浦保税港区实现全国首单创新研发中心落地 成为海南自贸港压力测试最前沿[2] - "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政策扩区首单业务全闭环落地 货值约20万港币的高端救援艇座椅完成维修及进出口流程[3] - 进口机电产品通关实现简化许可管理与零关税政策叠加 首票货值4.8万元 企业无需申请进口许可证即可报关[5][6] 产业业态发展 - 儋州洋浦在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健康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显著集聚效应[4] - 企业计划以保税维修业务模式承接亚太地区船艇年度大修任务 争取设立船艇亚太维修中心[3] - 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更多品类保税维修业务正在抓紧落地[3] 政策制度创新 -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从洋浦保税港区逐步扩大至海南全岛 适用企业范围扩展至非海关高级认证企业[6] - 政策审核权限由国家部委下放至海南省 2024年实现全覆盖[6] - 洋浦海关通过渐进式改革推进政策扩区试点 释放制度创新乘数效应[6] 区域经济影响 - 首单实践呈现常态化趋势 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向多元化、高端化迈进[4] - 自贸港政策实现从"首单"到"多单"、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的规模化应用[7] - 为封关运作积累系统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形成儋洋模式与儋洋经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