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营销上演“罗曼蒂克消亡史”
36氪·2025-08-29 11:55
品牌营销策略转变 - 奢侈品与国产品牌均加大七夕营销投入,推出广告大片和限定产品,但整体视觉呈现减少粉红恋爱感 [1] - 品牌营销重点转向创意创新、视角切入和年轻消费者触达,以争夺泛化消费群体注意力 [3] - 广告表达趋于保守,强调距离感与清冷感,减少直接情感表达如牵手、拥抱等元素 [4] 营销形式创新 - LOEWE成为首个尝试原创微短剧的奢侈品品牌,推出五集剧《鹊定爱》并植入七夕限定产品 [6] - 自然堂联合非遗传承人推出联名礼盒,强调文化自信与女性价值理念 [8] - Chopard萧邦与POP MART旗下IP DIMOO WORLD联名,推出三款限量公仔以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9] 消费群体拓展 - 品牌从"浪漫经济"转向挖掘"她经济",女性订单占比从2022年28%上升至2024年33% [14] - 自然堂广告聚焦七夕传统定位"乞巧节",突出女性力量、亲情及友谊等多元价值 [12] - 蒂芙尼推出七夕电台强化"爱自己"主题,通过播客和明星代言人深化女性情感共鸣 [15] 情感表达调整 - 品牌减少直白热恋意象传递,通过距离感营造心理安全感,适应独身主义趋势 [5][22] - PRADA广告以"桥"为意象,演员仅短暂同框,情感表达含蓄清冷 [20] - Gucci七夕大片聚焦"爱与情谊的真挚联结"朦胧主题,区别于520广告的浓烈情感呈现 [20][22] 行业趋势洞察 - 年轻人恋爱意愿下滑导致品牌告别"躺赢"式营销,需通过新鲜感与情绪价值争夺注意力 [11] - 女性送礼场景多元化,如闺蜜互礼成为新趋势,推动品牌强化女性向叙事 [14] - 广告表达从赤裸情感转向多元定义,反映社会对"爱"的认知变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