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近120个品牌、1600辆车逐鹿西南,下半年国内首个A级车展开幕:新能源“第三极”将改写车市格局
36氪·2025-08-31 00:35

核心观点 - 成都车展作为车企智能化技术首发验证平台和智驾下沉核心试验场 推动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 [1][3][5] - 成都凭借108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完整产业链 成为中国新能源第三极的核心支柱 上半年四川省新能源车产量达14.4万辆 占全省整车产量27.6% [8][10][13] - 车企针对西南地区多山雾天等独特路况开展技术适配 包括激光雷达波长调整 算法优化和增程车型集中发布 以解决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和续航焦虑 [14][16][17] 智驾商业化落地 - 鸿蒙智行新车型尚界H5起售价16.98万元 预订1小时小订量突破2.5万辆 [1]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位居全球第一 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加速向主流价格带下沉 [3] - 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较2024年上半年翻倍至20% 10万-20万元区间成为智驾普及黄金赛道 [5] - 岚图搭载华为乾崑ADS 4系统 奇瑞星纪元E05采用地平线智驾方案 比亚迪天神之眼和吉利千里浩瀚系统集中亮相成都车展 [5] - 捷途山海L7 PLUS起售价12.99万元配备猎鹰500智驾系统 长安零跑等车企布局15万元级智驾车型 [6] 新能源产业集聚 - 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前7个月突破820万辆 渗透率达45% [8] - 四川省上半年新能源车产量14.4万辆 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占比全省整车产量27.6% 同比提升16.2个百分点 [8] - 成都新能源车保有量108万辆 居非限购城市首位 较2025年80万辆目标提前一年半完成 [10] - 2025年西南地区新能源车产量预计超300万辆 占全国20% 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极 [10] - 一汽大众捷达推进成都新能源项目 2026年推纯电车型 沃尔沃成都工厂改造生产线量产高端新能源车 [11] - 成都经开区聚集5家链主整车企业及500余家配套企业 覆盖三电系统到整车全产业链 [13] 区域技术适配创新 - 针对中西部多山无标线道路 采用波长更长激光雷达和多传感器协同提升定位可靠性 [14] - 优化感知层算法和AI专属算法 解决四川盆地雾天对智驾系统干扰 [16] - 四川省充电桩63%集中于成都 乡镇覆盖率不足40% 攀枝花等地区充电设施短缺 [16] -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实现1000V充电电压和1000A电流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支持零下40℃启动和500km续航 [17] - 奇瑞风云X3L增程版纯电续航211公里 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 仰望U8L增程版适配多雨洪涝气候 福特烈马增程版综合续航1220公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