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汇金ETF投资概况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在ETF投资上选择"按兵不动",其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增持12只ETF产品,涉及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科创板50、创业板指等品种 [1][2] - 按照Wind数据上半年成交均价估算,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增持12只ETF累计耗资超2100亿元 [1][3] - 截至二季度末,两家公司合计持有ETF总市值达1.2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占ETF总规模三成左右 [1][3]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仓情况 - 截至二季度末,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重仓持有21只ETF产品,与2024年末保持一致 [2] - 除易方达上证50ETF上半年发生基金份额合并外,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其余ETF的基金份额数量均保持不变 [2]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增持明细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112.37亿份,交易金额441.88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1508.43亿元,今年以来涨幅16.98% [4] - 华夏沪深300ETF增持94.45亿份,交易金额369.08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864.91亿元,今年以来涨幅17.03% [4] -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持89.31亿份,交易金额335.95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1111.58亿元,今年以来涨幅17.02% [4] - 嘉实沪深300ETF增持56.57亿份,交易金额225.07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656.01亿元,今年以来涨幅16.85% [4] - 华夏上证50ETF增持81.83亿份,交易金额221.31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560.37亿元,今年以来涨幅13.66% [4] -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33.66亿份,交易金额192.56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356.92亿元,今年以来涨幅24.91% [4] - 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56.55亿份,交易金额136.38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338.62亿元,今年以来涨幅26.19% [4] - 华夏中证1000ETF增持38.05亿份,交易金额92.42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232.90亿元,今年以来涨幅25.80% [4] - 广发中证1000ETF增持25.13亿份,交易金额61.39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175.77亿元,今年以来涨幅25.96% [4]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增持41.46亿份,交易金额43.00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100.81亿元,今年以来涨幅36.19%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增持20.88亿份,交易金额42.41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120.59亿元,今年以来涨幅36.30% [4] - 富国中证1000ETF增持8.60亿份,交易金额21.08亿元,二季度末持有市值60.33亿元,今年以来涨幅25.64% [4] - 12只ETF增持总交易金额2182.52亿元,二季度末总持有市值6087.24亿元 [4] ETF市场表现 - 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天弘基金旗下创业板ETF以及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旗下上证科创板50ETF今年以来涨幅均超35% [5] - 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旗下中证1000ETF以及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旗下中证500ETF今年以来涨幅在25%左右 [5] 汇金资管专户主题ETF投资 - 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旗下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单一资产管理计划重仓持有ETF市值超98亿元 [6] - 上半年两只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增持医药、酒、军工、有色、芯片、红利、黄金股等主题ETF [6] - 易方达基金旗下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增持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鹏华中证酒ETF、国泰中证军工ETF、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等 [6] - 华夏基金旗下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增持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华泰柏瑞中证中央企业红利ETF、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等 [6] - 7月以来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涨幅均超30% [6] -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国泰中证军工ETF、鹏华中证酒ETF、华夏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涨幅均超10% [6] 汇金资管专户减持情况 - 易方达基金旗下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上半年减持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等 [7] - 华夏基金旗下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减持华宝中证医疗ETF、华夏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ETF、南方中证申万有色金属ETF、华宝中证电子50ETF、富国中证旅游主题ETF、国泰中证800汽车与零部件ETF、国泰中证钢铁ETF等 [7]
中央汇金大举增持ETF 汇金资管专户增持芯片、红利等主题ETF
中国证券报·2025-08-31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