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整体表现 - 申银万国汽车行业31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5万亿元 同比增长7.93% 归母净利润860.63亿元 同比增长3.02% [1] - 行业整体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主要受益于"两新"政策及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加速落地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 产销和出口均实现突破性增长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1] 头部企业优势 - 营收格局呈现"头部集中、梯队分明"特征 比亚迪以3712.81亿元营收稳居第一 同比增长23.30% [2] - 上汽集团以2918.99亿元营收位列第二 同比增长3.35% 潍柴动力以1131.52亿元营收跻身千亿阵营 [2] - 长城汽车、华域汽车、长安汽车等30家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 构成行业中坚梯队 [2] 盈利分化明显 - 比亚迪以155.11亿元归母净利润蝉联行业盈利榜首 同比增长18.01% [3] - 长城汽车、上汽集团、潍柴动力盈利规模均突破50亿元 [3] - 264家上市车企实现盈利 但广汽集团、北汽蓝谷、江淮汽车等老牌车企仍陷亏损 [3] 新能源转型企业表现 - 北汽蓝谷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153.21% 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翻倍 [2] - 富特科技、威帝股份等企业营收增速超100% 受益于智能驾驶传感器和车载电子领域技术突破 [2] - 广汽集团传统燃油车销量同比下滑15% 新能源研发与产能建设投入超50亿元 处于"旧业务收缩、新业务未盈利"过渡期 [3] 零部件企业崛起 - 南方精工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9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70万元 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 [3] - 航天科技、菱电电控、正裕工业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翻番 [3] - 零部件企业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和智能驾驶毫米波雷达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 [3] 新能源汽车产销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4]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4.3% 较去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 [4] -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高达50.2% 连续四个月突破50% [4] 技术突破与研发 - 长城汽车形成Hi4混动技术家族 突破城市与越野场景边界 [4] - 比亚迪迭代刀片电池与DM-i 5.0混动系统 上半年研发投入超120亿元 [4] -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从"电动化"向"电动化+智能化"融合转型 [4] 出口与全球化 -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激增75.2% [5] - 头部车企构建"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服务"体系 长城汽车形成"10+3+N"全球化生产布局 [5] - 比亚迪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 上汽集团构建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 [5] 行业挑战 - 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优惠政策面临退坡 部分地区已暂停汽车置换补贴 [5] - 行业"价格战"从燃油车蔓延至新能源领域 部分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5] - 新能源汽车平均售价同比下降 挤压利润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