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军事合作发展进程 - 2021年3月签署《情报保护协定》实现安全保障领域机密情报共享 [3] - 2021年4月首次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 同年11月德国"巴伐利亚"号护卫舰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实施联合训练 系德军舰艇时隔20年再度停靠日本港口 [3] - 2022年德国总统总理外长等政要密集访日 其中朔尔茨总理和贝尔伯克外长上任后首次亚洲之行均选择日本 [4] - 2023年3月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访日 系16年来首位访日的德国防长 双方就防卫装备和技术合作达成一致 [4] - 2024年1月签署《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促进后勤支持与联合训练 计划2025年实施二战以来首次陆军联合军演 [4] 军工产业协同深化 -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开始为日本客户测试无人驾驶地面战车 [5] - 日本企业为德国参与研制的"金牛座"巡航导弹研发火箭推进装置 [5] - 德国驻日使馆新增国防技术武官职位 专门负责军备和采购事务 [5] 战略转向与地缘政治动因 - 德国2020年通过印太政策指导方针 方针中"中国"被提及62次 "日本"仅28次 但2022年进展报告中"中国"仅出现2次 "日本"被提及10次 [6]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推动欧洲与东亚安全联动 岸田文雄2022年向朔尔茨强调欧洲与印太安全"密不可分" [9] - 德国绿党执政期间强烈支持价值观导向外交政策 [9] - 双方试图摆脱二战战败国身份 德国旨在扩大国际军事影响力 日本寻求突破战后军事发展限制并开拓欧洲军贸市场 [10] 历史认知与叙事差异 - 日本存在历史修正主义组织"史实传播协会" 否认二战侵略罪行 声称战争是对美欧殖民的"自卫行动" [11] - 日本"八月新闻"叙事中占比最高的是强调原子弹爆炸与神风特攻队牺牲的"苦难叙事" 掩盖侵略殖民历史 [12] - 德国虽总体严肃反思二战 但部分政治力量试图减少对纳粹暴行的关注 将教育资金转向庆祝历史成就的项目 [13] 合作特征与战略定位 - 双方地理距离遥远但政治安保关系骤然紧密 合作涵盖数字化转型、联合军演及高层互访等多领域 [5][6] - 德国推行亚太"平衡外交" 试图减少对华依赖 日本则将德国作为军事力量对外投射的跳板 [8][10] - 美国战略不确定性促使两国加强合作 传统依赖美国安全保障的模式发生变化 [8]
【环时深度】特殊历史节点,日德军事走近引更多审视
环球时报·2025-09-01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