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新时代城市建设需以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为目标 充分发挥文明城市创建的龙头作用 推动文明要素的系统性持续性积淀 实现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跃升 [1] 城市文明的空间属性 - 城市文明是系统性文明 需在空间维度实现生产 生活 生态的协调统一 [2] - 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基础 决定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空间公平共享 例如大连将人文地理和自然景观融入规划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 必须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统筹规划 让公共空间成为共享精神家园 绿色生态成为城市亮丽底色 [2] 城市文明的时间属性 - 城市文明是传承性文明 在传承中逐渐生成 而非凭空而来 [3] - 城市现代化不是割裂历史 而是让历史与当下对话 传统与现代交融 例如宜昌更新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 使老建筑与新业态结合 让千年文明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延续 [3] - 需保存文物古迹和传统风貌 在公共生活中延续文明底色 让文化记忆滋养城市精神 [3] 城市文明的发展属性 - 城市文明是创新性文明 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对内需革新治理理念 从运动式创建转向长效性建设 从为评比而建转向为生活而建 [4] - 对外需在开放交流中提升文明包容性与竞争力 例如西安创新提出山水塬城禀赋等规划设计 形成古都焕新格局 [4] - 创新性文明需不断突破旧模式 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路径 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能 [4] 城市文明的价值属性 - 城市文明是人民性文明 根本在于鲜活的人民日常 人民是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 [5] - 文明应深植于日常生活 体现为市民素质涵养和公共精神培育 以及对公平 包容与共享的追求 例如宁波坚持创新为民 宜居宜治理念 通过科学空间布局和环境治理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5] - 城市建设需以人民参与感 获得感与归属感为根本标尺 使文明由外在塑形转化为内在铸魂 成长为全民共享的有机生命体 [5]
王维国:文明城市怎么建
经济日报·2025-09-01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