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吴华评《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借风水之镜,探自我认知
新浪财经·2025-09-01 13:31

书籍出版信息 - 陈进国著作《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由中信出版集团丨见识城邦于2024年9月出版 全书共988页 定价158.00元 [2] 风水文化的社会存在状态 - 风水在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中未获正面肯定 因缺乏科学验证难以在正统学术框架立足 [3] - 风水广泛渗透社会生活 体现在建筑布局 丧葬仪式及家族命运传说中 [3] 风水典型案例 - 四川阆中风水古城选址融合山势与水流 形成汇聚天地灵气的格局 [4] - 新疆特克斯八卦城以八卦理论规划 道路建筑布局呈现八卦图形态 [4] - 山西闻喜裴柏村因九凤朝阳风水格局被誉为"中华宰相村" 家族兴盛与地形山水及墓地选址相关 [4] 学术研究价值 - 著作历经多次修订 从2002年博士论文扩展至2024年百万字增订版 改删内容超原版一半 [5] - 通过族谱档案 考古材料及田野调查 追溯北方士民南迁历史 阐述风水在构建华夏丧葬文化中的作用 [6] - 研究推断最迟至南朝时期 福建沿海被纳入统一"现实的中国"和"文明的中国"制度体系 [6] 风水社会功能分析 - 风水被视为文化基因 精神密码 历史心性 生存策略及文化战略 影响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8] - 风水为地方精英提供文化生产和身份提升的行动策略及话语体系 例如学而优则仕传统中通过修文峰塔改善科举表现 [9] - 当代社会风水观念变迁 如市县学生考取名校难易度不再与风水市政建设关联 [9] 社会现象案例 - 2018年成都暴雨期间市民要求将石犀搬回原位 反映传统意识与科学话语的碰撞 [11] - 官方回应指出石犀位置与暴雨缺乏科学关联 事件成为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的公共议题 [11] 学术批判视角 - 作者肯定风水调适人与土地生存张力的作用 缓解生死命题的心理压力 [14] - 批判风水仅为条件性精神激素 非普遍精神自觉 且呈内卷化文化力量 无法超越宗法组织逻辑 [14] - 指出近现代西方观念 无神论及基督教传教士与官方形成话语共谋 加剧中国文化生态失衡 [14] 当代社会根源 - 风水存在源于社会结构不合理 矛盾持续及流动困难 如城乡户籍制度及农村社保未全面实施 [15] - 风水成为隐性抵抗社会制度的文化助缘 用于改善生存环境及传承香火 不受反迷信运动影响 [15] 文化发展建议 - 解决之道在于调适社会结构性矛盾 而非以意识形态或权力形式改造地域社会 [16] - 需构建平等互动沟通机制 将风水等传统元素视为地域发展资源 非阻碍 [16] 国际学术动态 - 2024年张仲思(Tristan Brown)著作《Laws of the Land: Fengshui and the State in Qing Dynasty China》获"费正清奖" 聚焦风水与法律互动 [17] - 韩国 日本 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重视汉学及汉方资源 寻求将风水列为非遗并进行文化再生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