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突破“叠加”局限,探索中西医协同融合新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1 14:57

中医药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中医药传承创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重点推进的工作[1]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循证研究[1] - 多项政策持续支持中西医协同诊疗实践[1] 中西医协同临床价值与实践进展 - 中医药在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及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1] - 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协同互补成为提升临床诊疗效能的重要路径[1] - 当前存在"表面化融合"痛点:西医诊断+中药辅助简单叠加、缺乏统一疗效评价标准、形式化结合问题[1] 国际临床指南纳入挑战与机遇 - 抗生素耐药性到2050年每年将导致1000万人死亡 超过糖尿病与癌症致死率总和[4] - 中药纳入英国临床指南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欧盟及英国GMP认证缺失、需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循证医学与经验认知偏差博弈[5] - 英国医患对中药普遍持开放态度 多数受访者认为中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方案[5] 中医药循证研究与国际合作 - 英国团队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完成10项系统综述 证实中草药在感染性疾病管理中积极作用[4] - 急性咳嗽治疗领域33项研究显示中药显著缓解症状 缩短诊疗时间 降低疾病严重程度[5] - 急性咽喉疼痛综述表明中药在成人与儿童患者中均能有效改善症状[5] 中医证据体系与方法学创新 - 中医核心在于个体化、整体化思路调理人体 而非单纯针对病症[7] - 针灸治疗中风后康复能改善吞咽功能、修复神经功能、缓解伴随身心症状[7] - 48份中风指南中35条明确支持针灸用于中风后治疗 但多聚焦康复阶段[8] 中西医结合中国经验与模式 - 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以整合医学、中医、西医为"三驾马车"[11] - 教育层面建立大学层级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11] - 科研层面整合循证医学与现代科学方法推动中医从经验实践向循证实践转型[11] 中西医协同实施路径 - 西医诊断(ICD-10)+中医治疗 如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症[10] - 中西医结合诊疗通过辨证施治实现病症结合[10] - 中医辅助治疗如针灸在卒中康复期应用[10] - 西医特效药+中医个性化药方联合减轻西药副作用[10] 行业发展挑战与突破方向 - 研究方法上中医复杂性加大临床评估难度 需平衡综合性、标准化与个性化[11] - 疗效协同需实现1+1>2而非简单叠加 同时警惕草药与西药相互作用[11] - 资源支持上高质量证据获取存在资金缺口[11] - 实践转化需兼顾文化差异 解决中医科室利润低、执业者资质质量不均、证据转化指南难等问题[11] 未来发展战略与创新方向 - 开展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中药疗效[6] - 探索中药纳入英国医保具体路径[6] - 强化循证沟通以消除认知障碍[6] - 借助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技术挖掘中医辨证生物学基础[9] - 采用定性+定量方法覆盖多领域研究[11] - 重视真实世界研究提升数据质量与偏倚控制能力[13] - 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支撑决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