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深圳村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积极参与股权投资 成立多只VC基金 总规模达3亿元 聚焦人工智能 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标志着从传统物业租赁向金融投资转型 [1][5][11] - 村企与创投行业形成双向奔赴 村企需盘活闲置资金并优化资产结构 创投机构则缓解募资压力 深圳已有约40家村企涉足创业投资 [2][11] - 政府通过政策松绑和容错机制推动改革 如龙岗区出台监管办法免除合规投资责任 并引导村企资金有序进入风投创投领域 [8][11] 基金结构 - 龙岗龙兴创投基金总规模2亿元 LP包括龙岗金控出资30% 龙兴创投出资50% 南岭村出资10% 樟树布村和上李朗村各出资5% 龙兴创投由五家村企共同发起 [4] - 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总规模1亿元 LP包括坂田集团出资50% 岗头村出资20% 禾坪岗村出资20% 风门坳村出资10% 聚焦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领域 [5] - 基金存续期10年 由南岭创投管理 已完成募资但尚未正式运行 已储备技术领先的优质项目 [1][5] 村企背景与动因 - 深圳村企源于1992年农村城市化改革 以物业收租为主业 截至2022年末全市989家股份合作公司总资产约2700亿元 拥有土地320平方公里和物业1亿多平方米 [3] - 村企面临收入单一 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大量闲置资金存放银行 股权投资可提升资金收益并实现多元化转型 [3][12] - 高分红策略和股民压力曾阻碍投资决策 领导班子担忧投资失误被追责 需通过合作模式降低风险 [7] 政策与机制创新 - 龙岗区健全容错免责机制 放宽投资决策权限 实施分级监管 对合规投资免于追责 [8] - 深圳2025年行动方案引导村企富余资金进入风投创投领域 政府通过国企参与 补偿机制和第三方尽调提升投资信心 [9][11] - 市场化运作成为趋势 如红土龙城基金无行政摊派和政府兜底 通过筛选优质标的降低风险 [10] 历史案例与成效 - 罗湖区2023年设立首支"国企+村企"基金 规模1.7亿元 已投资创想数维 真迈生物等三家企业 [9] - 龙岗区红土龙城基金规模5.05亿元 村企出资占比超80% 投资康泰健医疗107.65万元 [10] - 南岭创投作为首个村集体背景基金管理人 已投资十余个项目 海创药业成功IPO 多家企业筹备上市 [6] 区域扩展与模式 - 坪山区2022年成立佳和一号基金 多家村企共同出资 探索参股实体公司和金融机构分享红利 [11] - 村企通过联合出资形成规模效应 如12家村企拼成"大船" 与国企合作增强稳定性 [3][4] - 转型方向包括购买政府债券 参与高速公路投资 以及提升与金融机构的利率议价能力 [12][13]
房东变股东,12家深圳“村企”再掏3亿搞创投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1 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