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自2025年9月1日起的一年内,居民在指定机构获得消费贷款并用于真实消费,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1] - 政策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3] - 贴息适用于日常小额消费、购车、装修等商品消费,以及旅游、养老等服务消费 [1][4] 参与金融机构 - 政策覆盖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 - 政策覆盖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2] - 政策覆盖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 [2] 贴息规则与上限 - 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 [6] - 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贷款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 [6]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贷款贴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 [4] - 举例:一笔5万元、年利率3%的消费贷,贴息后年利息支出从1500元降至1000元 [1];一笔20万元、年利率3%的消费贷,贴息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8] 申请条件与流程 - 消费者需满足两个条件:从指定18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贷款;签署补充协议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 [2] - 贷款经办机构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取得借款人授权,并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贴息金额 [7] - 财政贴息资金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知晓具体情况,无需额外操作 [7] - 使用现金消费、贷款转账给个人、扫个人收款码付款、刷信用卡消费均无法享受贴息 [2][3] 银行公告要点 -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均发布公告,表示将自2025年9月1日起依法依规推进贴息工作 [9][11][13][16][19][23] - 各大银行强调办理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并提示客户防范诈骗,保障财产和信息安全 [9][12][14][17][21] - 具体办理渠道和操作指引将通过各银行官网、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营业网点等官方渠道后续公布 [9][12][14][17][20][24]
消费贷“国补”来了!(附指南)
搜狐财经·2025-09-01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