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烧钱”与“造血”角力,科创板“U”标药企进入分化时刻
北京商报·2025-09-01 20:02

行业整体表现 - 科创板14家带"U"药企中,有12家上半年营业收入出现增长,占比约85.71% [3] - 行业正集体步入分化时刻,告别"讲故事"阶段,进入用临床数据和商业化成果自证的阶段 [1] - 仅百济神州一家公司实现盈利,诺诚健华、益方生物、前沿生物等8家公司实现减亏 [5] 头部企业业绩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3%,归属净利润约4.5亿元,是14家公司中唯一盈利的个股 [1][3] - 百济神州营收增长主要源于核心产品泽布替尼胶囊和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的销售增长 [3] - 君实生物营收11.68亿元,同比增长48.64%;诺诚健华营收7.31亿元,同比增长74.26% [3] - 君实生物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国内销售收入约9.54亿元,同比增长约42% [3] 商业化进展 - 迪哲医药得益于舒沃替尼片和戈利昔替尼胶囊的持续放量,上半年首次实现商业化盈利 [4] - 诺诚健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纳入国家医保后持续放量 [3] - 迈威生物本期药品销售收入为1.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12.82万元,同比增长53.5% [4] 研发投入情况 - 11家公司研发费用过亿,百济神州研发费用72.78亿元,上年同期为66.28亿元 [1][7] - 君实生物、诺诚健华、迪哲医药、迈威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7.06亿元、4.5亿元、4.08亿元、3.92亿元,均出现同比增长 [7] - 百济神州未来18个月内预计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管线中迎来超过20项里程碑进展 [7] 财务状况与融资 - 迈威生物资产负债率高达77.54%,泽璟制药、盟科药业资产负债率超过50% [10] - 百济神州、诺诚健华货币资金相对充裕,分别为136.62亿元、69.81亿元;首药控股、前沿生物、天智航货币资金较低,分别约为0.24亿元、1.68亿元、2.26亿元 [10] - 迈威生物向香港联交所重新递交H股上市申请;迪哲医药成功募集资金17.96亿元,系"科创板八条"框架下首家完成再融资发行的未盈利企业 [10] 业绩分化原因 - 企业业绩分化原因主要来自研发管线进展、商业化能力及资金使用效率的差异 [8] - 部分企业凭借核心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或对外授权实现收入增长,而仍处早期研发阶段的企业则面临收入波动 [8] - 实现盈利需跨越三个关键里程碑:核心产品获批上市、建立成熟商业化体系、通过产品组合实现规模效应 [8] 市场估值逻辑变化 - 百济神州的盈利改变了市场对未盈利药企的估值逻辑,投资者从单纯关注管线储备转向更注重商业化兑现能力 [9] - 市场对Biotech的估值逻辑正在重构,从前更关注管线数量和临床前故事,现在更关注临床数据差异化和商业化潜力 [11] - 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企业的"造血"能力,而不仅仅是"烧钱"速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