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勇敢还是盲目?追觅高调跨界 要造“世界上最快的车”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2 07:19

追觅科技造车项目概述 - 追觅科技官宣内部孵化新造车项目 计划2027年推出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型 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1] - 追觅汽车BU规划S/A/B/C/D五大产品线 覆盖从高端超跑到大众市场车型 同时开辟创新品类如扫地机与汽车跨界融合[1] - 追觅首款量产车目前仍在造型评审阶段 原计划2027年2月量产节点已不再提及 短期内将先推出一批样车用于展示和融资[1] 项目筹备与人才建设 - 追觅2021年秘密启动造车项目并组建超过200人汽车专项团队 2024年加速招揽汽车人才[2] - 2025年1月成立星空计划汽车科技公司作为造车核心主体 目前已组建千人规模造车团队 员工多来自吉利/华为/小米/比亚迪/理想等头部企业[2] - 创始人俞浩2009年在清华创建"天空工厂" 2013年撰写数十页造车报告 认为需先在其他领域积累经验[2] 技术积累与迁移路径 - 截至2025年5月追觅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 全球授权专利3155件 大量涉及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人机交互等电动车核心领域[3] - 追觅2018年自研1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打破戴森垄断 2024年推出20万转/分钟高速马达获"全球首创者"认证[7] - 家电端马达2.5kW/kg功率是主流车规级电机2倍 理论上可通过降速增扭设计输出600kW+峰值功率[7] 技术挑战与差距 - 汽车驱动电机需持续高扭矩输出 特斯拉Model S Plaid电机峰值扭矩达1045N・m 而追觅工业四足机器人电机仅10N・m[7] - 汽车电机需在-40℃至150℃宽温域运行并通过IP67/IP6K9K防护认证 追觅马达缺少车载场景盐雾/振动等耐久性测试验证[7] - 对标目标仰望U9工程测试车最高时速达472.41km/h 搭载四电机系统总功率2220kW(约3019匹马力) 体现全产业链技术整合能力[7] 商业模式与实施策略 - 采取"左右手模型":左手代表代工(ODM)业务 右手代表自研造车项目[4] - 右手业务计划将量产车售往海外 目前卡在造型评审阶段 计划借鉴国外超豪华汽车设计做到"形似神不似"[4][5] - 左手业务将获得授权的国内车型改造后贴牌卖到国外 目前正与汽车设计公司龙创谈合作 并对接北汽探讨基于BJ40车型合作[5] - 计划用左手业务收益养右手业务 已组建数十人海外销售团队并计划扩充至百人规模[5] 资质获取困境 - 国家已停止发放新造车资质 追觅无法复制小米的独立申请路径[10] - 获取资质仅剩两条路径:收购现有资质(价格昂贵且涉及复杂跨省兼并重组)或寻求代工(委托方也必须具备生产资质)[10] - 可能效仿华为轻资产模式 寻求与其他车企合作代工生产 固定资产投入一减再减[10] 行业背景与竞争环境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惨烈 利润空间被极致压缩 车企需在运营效率/供应链控制/技术储备/品牌力等多方面持续提升[1] - 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自2021年579万台销量峰值持续下滑至2024年406万台[11] - 追觅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滑落至8% 排名第四 被石头科技(16%)拉开差距[11] 同业跨界案例参考 - 智米仅通过与奇瑞合作为iCAR赋能 石头造车首款产品极石01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代工 国内市场表现不温不火[11] - 小米为获取资质通过注销宝沃/转手北京现代工厂提升产能利用率 凭技术实力纳入北京"朱雀计划" 先挂靠北汽越野生产SU7 最终在2024年7月拿到独立资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