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联储突传大消息,特朗普终于动手了,美媒说了句大实话:他或许会成功,但美终将后悔
搜狐财经·2025-09-02 09:47

事件核心 - 特朗普宣布免去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职务 但法律上总统无权单方面解雇联储理事 库克表示将继续履职[1] - 此次行动被解读为有意为之的夺权行动 目的是将货币政策控制权移至白宫[1]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警告称美联储独立性丧失将对美国和全球构成严重威胁[1] 政治动机与策略 - 特朗普长期施压降息 通过公开批评鲍威尔和针对个别理事席位来改变FOMC投票格局[1] - 7名美联储理事加5名地区联储行长轮值投票 控制理事席位即掌握利率决策主导权[1] - 通过指控库克按揭申报问题(重复享受主要住所优惠)试图以"因故"理由解职 但需经法律程序确认[1][3] 法律与制度框架 - 美联储理事任期14年 仅可因故免职 "因故"定义未明确 形成政治博弈空间[1] - 1935年Humphrey's Executor案确立独立机构委员非总统可随意撤换[1] - 在法庭裁决前库克仍为合法理事 当前局面更倾向舆论与心理战[1] 全球央行反应与风险 - 政治干预货币政策有先例 日本欧洲长期非常规政策产生副作用 土耳其央行政治化导致通胀飙升和货币贬值[3] - 若美国开创总统控制央行先例 可能引发全球民粹政府效仿 导致通胀与波动跨境传导[3] - 央行独立性侵蚀可能引发盟友分散美元资产 增加黄金和数字货币配置 削弱美元结算与储备地位[7]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纽约联储威廉姆斯和旧金山联储戴利释放宽松信号 认为利率处于适度限制性区间 关税相关通胀压力或短暂[5] - 期货市场定价9月降息25基点概率高 与特朗普诉求一致但动机不同[5] - 美国财政债务达37万亿美元 高利率加重利息负担并压制房市[5] - 将降息变为忠诚度考核可能导致通胀预期失锚[5] 长期制度性影响 - 通过正常人事提名替换理事是制度正道 强行解职可能长期损害信用[5] - 货币政策可信度需长期建立 规则信仰破裂需付出整个经济周期代价修复[5] - 无论法庭裁决结果如何 央行神圣性信任已受损 若裁定支持总统权力将引发市场预期重定价和波动上升[7] - 金融稳定是国家安全基础 美债和美元地位依赖制度连续性 央行工具化将削弱金融制裁和同盟协调能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