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字说透稳定币:新基建还是新风险?
36氪·2025-09-02 10:17

稳定币市场概况与增长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从2019年不足20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初超过25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1] - 2024年全球稳定币年交易额达数十万亿美元量级,链上交易量一度超过Visa和万事达卡总和 [1]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值占比高达97.4%,加密资产抵押型仅占2.2% [4][5] 稳定币类型与机制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如USDT、USDC)通过1:1法币储备发行,依赖中心化机构透明度和合规运营 [4] - 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如DAI)采用超额抵押(≥150%)和智能合约自动清算机制,实现去中心化运作但资本效率较低 [4] - 算法型和商品抵押型稳定币因市场占有率低、合规前景不明,未成为主流 [3] 主要稳定币发行方与市场格局 - USDT市值超1670亿美元,占全球稳定币总市值60%,凭借网络效应和流动性优势主导市场 [8] - USDC市值约670亿美元,占比24%,以高度合规、透明储备管理(现金和短期美债)获得机构青睐 [8] - 美元稳定币占据全球市场90%以上份额,但锚定欧元、港元、离岸人民币等其他法币的稳定币正在兴起 [8] 盈利模式与商业逻辑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核心盈利来源于"储备利差",发行方将用户法币投资于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如美债)并保留利息收入 [10] - Tether 2024年持有美债和回购协议总额超1000亿美元,月利息收入接近4亿美元,全年净利润达130亿美元 [10] - 盈利模式可持续性依赖外部利率环境,降息周期将收窄利差空间,需拓展跨境结算、企业支付等多元化模式 [11] 应用场景与价值创造 - 作为加密市场基础设施,稳定币广泛用于链上交易、借贷和衍生品市场,降低清算风险 [12] - 在跨境支付中实现低成本实时到账,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交易量占比超40%,推动普惠金融 [12] - Visa、万事达卡试点USDC用于跨境清算,Shopify、Stripe、PayPal等平台接入稳定币支付, bridging Web2与Web3生态 [12] - 跨国企业利用稳定币实现全球子公司即时资金调拨,提升贸易融资和RWA代币化结算效率 [12] 监管环境与发展趋势 - 美国《天才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持牌经营并保持100%高流动性储备,明确稳定币不属于证券或商品 [17][18] - 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条例》强制要求储备资产为高质量高流动性资产,并实行每日监控和定期独立审计 [17][18] - 香港《稳定币条例》被视为全球最严格监管体系,要求发行机构获金管局牌照,优先发展港元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17][18] - 中国内地暂未出台正面监管框架,重点推进数字人民币(e-CNY),但允许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验场 [19][20][21] 企业布局机遇 - 稳定币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实现7×24小时实时结算,降低汇兑手续费和资金周转周期 [32] - 结合智能合约实现供应链自动化资金释放与分账,提升供应链金融效率 [32] - 金融机构可基于稳定币构建新服务体系,如品牌化稳定币用于客户转账、理财产品清算及物联网支付场景 [33] - 跨国企业可将合规稳定币作为数字化美元现金储备,灵活调用全球资金并获取链上借贷收益 [33] 竞争格局与区域发展 - 香港重点推进三类稳定币创新:港币稳定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如树图Conflux的CNHC项目)及与数字港元(e-HKD)互补发展 [27][29] - 渣打银行、Circle、蚂蚁集团、京东等40多家机构表达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意向,首批牌照预计2026年初发放 [27] - 中国内地与香港形成"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双轨模式:央行主导数字人民币,商业机构在香港探索稳定币创新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