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业绩分化 - 医美上市企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分化加剧 不同细分赛道表现差异明显[1] - 玻尿酸企业"医美三剑客"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华熙生物营收22.61亿元(-19.57%) 净利润2.21亿元(-35.38%) 昊海生科营收13.04亿元(-7.12%) 净利润2.11亿元(-10.29%) 爱美客营收12.99亿元(-21.59%) 净利润7.89亿元(-29.57%)[1][2] - 重组胶原蛋白企业业绩亮眼 锦波生物营收8.59亿元(+42.43%) 净利润3.92亿元(+26.65%) 巨子生物营收31.13亿元(+21.66%) 净利润11.82亿元(+20.23%)[1][2][7] 玻尿酸赛道竞争 - 玻尿酸赛道竞争白热化 产品供给持续增加 渠道降价拓客导致行业价格压力加剧[4] - 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收入6.73亿元(-9.44%) 皮肤类医疗产品收入4.67亿元(-1.8%)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9.12亿元(-33.97%)[4] - 昊海生科医美板块收入5.75亿元(-9.31%) 玻尿酸项目收入3.47亿元(-16.8%) 射频激光设备收入1.36亿元(-13.73%)[6] - 爱美客主力产品大幅下滑 溶液类注射产品营收7.44亿元(-23.79%) 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4.93亿元(-23.99%)[6] 重组胶原蛋白崛起 - 重组胶原蛋白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锦波生物医疗器械收入7.08亿元(+33.41%) 毛利率95.04% 核心产品"薇旖美"覆盖超4000家医疗机构[7] - 巨子生物可复美品牌收入25.4亿元(+22.7%) 占总营收81.7% 可丽金品牌收入5亿元(+26.9%) 占总营收16.1%[8]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快速扩张 2022年市场规模192.4亿元 预计2025年达58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4.93%) 2030年将达2193.8亿元[8] 企业战略调整 - 华熙生物调整营销策略 停止价格促销投流 转向品牌建设与内容营销 重点布局小红书、微信等平台[5] - 昊海生科新品"海魅月白"表现良好 高端定位受机构欢迎 但仍处于推广阶段[6] - 多家企业布局胶原蛋白产品 巨子生物预计2025年取证重组胶原蛋白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 创健医疗、丸美股份、华熙生物等均在布局[9] 产品创新与合规 - 2025年上半年多款医美产品获批械三注册证 华熙生物推出国内首款面部肤质改善水光产品及国产中面部填充剂 累计取得11项械三注册证[10][11] - 四环医药医美业务收入5.852亿元(+81.3%) 主要得益于"童颜针"获批及营销战略升级[11] - 行业向"量增价跌"发展 合规政策推动市场出清 再生类产品价格预计将出现断崖式下降[11] 海外市场拓展 - 华熙生物原料业务国际收入3.31亿元 占原料业务52.93% 积极推进医疗终端业务出海[11] - 昊海生科通过收购布局海外市场 计划在法国注册多系列产品 覆盖欧洲、东南亚等多地市场[12] - 爱美客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 85%股权 获得AestheFill与PowerFill两款再生类产品[12]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 医美行业重塑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