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半年净利润比亚迪+吉利+长城≈宁德时代,卖车不如卖电池?
36氪·2025-09-02 18:47

行业整体表现 -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困境 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1] - 自主品牌蚕食合资公司市场份额 大型国有汽车集团赚钱能力大幅下降[1] - 头部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突出 比亚迪 吉利和长城汽车为上半年净利润最高三家乘用车上市公司[1] - 三家最赚钱民营车企上半年利润总和311.4亿元 与宁德时代单家净利润304.9亿元相当[3] - 价格战和内卷对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市场竞争激烈等表述频繁出现在业绩报告中[3] - 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4.8% 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5%的利润率[22] 头部民营车企财务数据对比 - 比亚迪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 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5][6] - 吉利汽车营收1502.85亿元同比增长26.51% 净利润92.9亿元同比下降13.32%[5][6] - 长城汽车营收923.35亿元同比增长0.99% 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5][6] - 三家车企均实现营收正增长 但仅比亚迪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6] - 吉利汽车核心归母净利润66.6亿元 扣除外汇汇兑损益后同比增102%[7] - 长城汽车扣非净利润35.81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6.39%[7][16] 销量表现分析 - 比亚迪累计销量214.59万辆同比增长33.04%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11.32万辆同比增长30.94%[7] - 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4% 新能源汽车销量72.5万辆同比增长126%[7] - 长城汽车累计销量56.9万辆同比增长10.4% 新能源汽车销量16.0万辆同比增长22.64%[8] - 销量增速>营收增速>利润增速 反映新车单车价格下降和利润空间压缩[9] - 比亚迪5-7月销量连续三个月环比下滑 分别销售29.4万 29.3万和26.3万辆[11] - 吉利汽车二季度销量环比增长 分别为23.5万 23.6万和23.7万辆[14] 盈利能力与竞争态势 - 比亚迪毛利率从去年同期18.78%下降至18.01% 二季度毛利率16.3%环比下降3.8个百分点[10] - 比亚迪二季度单车利润从一季度8800元降至4800元[10] - 吉利汽车单车平均销售收入减少1.4万元至9.6万元 毛利率16.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14] - 长城汽车毛利率同比下滑7.83%至18.38% 净利率同比减11.1%至6.86%[16] - 新能源业务成为吉利汽车最大亮点 与比亚迪市场份额差距从27个百分点缩小至18个百分点[14][16] - 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销量16.04万辆 市场占比仅2.31% 远低于行业44.3%的渗透率[18] 研发投入与战略转型 - 比亚迪研发投入296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00亿元[18] - 吉利汽车研发费用73.28亿元 占收入比例4.9%[18] - 长城汽车研发费用42.39亿元同比微增1.21% 一季度研发费用被销售费用反超[18] - 政策层面出手规范竞争秩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倡议[24] - 企业竞争从价格战向技术战 品质战等多维度较量转变[25] - 1-7月降价新车数量106款 较2024年同期147款明显减少 6月行业利润率回升至6.9%[25]